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terievv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6-16 04:45:33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Refauth (山丘上的長號手)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台灣不重視文化發展的八卦
時間 Sun Jun 16 04:03:40 2013


LeonardoChen:你打這麼多,到底問題和原因是什麼?06/16 02:16

OS:可能是最後一次上這,所以講講長一點的廢話。

文化產業常指的是 "因生活方式中的特殊習慣形成的商業行為"

中國人紀念屈原包粽子吃 --->> 形成端午節 --->> 特定文化習慣 --->> 商業
                                              "吃粽子"
外國人紀念耶穌誕生 --->> 形成聖誕節 --->> 特定文化習慣 --->> 商業
                                          "聖誕禮物"
美國人紀念印地安人 --->> 形成感恩節 --->> 特定文化習慣 --->> 商業
                                          "感恩節火雞大餐"

另外,人類的習慣活動,不是只有節日,還有創作藝術品的行為(這大概人類獨有我猜)
人使用文字 --> 文學作品 --> 印刷商、出版商、文學研究
人使用樂器 --> 音樂作品 --> 樂器商、音樂販賣商
人使用畫具 --> 圖畫作品 --> 設計公司、廣告業

最後,商業需求會促進人類文化活動的良性循環,也就是催生"職業的文化創作者"
音樂家、文學家、畫家 等等。台灣年輕人中最慘的就是從事這些方面的。


《 LeonardoChen:到底問題和原因是什麼? 》


問題:台灣文化產業沒有形成夠大的良性循環體系
原因:台灣文化產業的"重要部份"都沒有足夠的養份可以養活更多的人

那,什麼是"良性循環體系"?

例如最經典的案例:美國的百老匯音樂劇。

美國人從歐洲那裡學到"聽歌劇"的生活習慣,於是他們"需要新的歌劇"。
於是美國人發明了成本較小的輕歌劇:音樂劇。

你要製造一部音樂劇,你至少需要「音樂」「演員」「腳本」「場地」「資金」。

於是,美國的音樂學院學生有了新工作,寫音樂劇音樂
於是,美國的戲劇學院學生有了新工作,當音樂劇演員
於是,美國的文學院學生有了新工作,創作音樂劇劇本

於是,美國的設計學院學生有了新工作,設計音樂劇舞台

於是,美國的商學院學生有了新工作,尋找好的音樂劇來拉贊助商撈錢。

第一齣成功的音樂劇在市場上賺了錢之後,商人為了擴大規模就去學校挖人,
希望更多人才投入這個賺錢的行業。

然後,許多音樂劇誕生,而社會大眾用他們的票房決定,好的留下,壞的淘汰。

商人為了賺錢,於是上面就出現循環。

在地文化習慣-->>專業創作者+資金-->>文化創作賺錢-->>更多人投入-->>世界級作品
  聽音樂劇  -->>韋伯+贊助商    -->>作品《貓》  -->>族繁不及備載......

以上就是和音樂等等科系相關的一個"百老匯音樂劇"良性循環體系。

而這個 "百老匯音樂劇"良性循環體系有多大呢?

每年百老匯要上演幾百場音樂劇,推出幾十部的新劇挑戰舊劇,相關從業人員數萬人。

那在台灣呢?為什麼說台灣的良性循環體系不夠大?

首先,台灣的"傳統"文化藝術創作,有沒有夠大的良性循環體系?當然沒有!
要不然怎麼會出現一大堆殺洨 "後繼無人"、"文化斷根" 之類的新聞呢?
要不然怎麼會社會民眾一問三不知"台灣的傳統文藝創作者有哪些作品"這種可悲的事情。
PS:聽說布袋戲有好一點是吧?大家捫心自問嘿,我不知道喔,歹勢吼。

那台灣的現代文化藝術創作有沒有夠大的良性循環體系?
台灣電影、台灣電視劇、台灣音樂、台灣動畫、台灣小說等等等等等。
上面這些我們都有人在創作喔!
那為什麼還會覺得台灣文創產業不行勒?

看看台灣電影,製作電影的場地和資金的問題,大家都知道。
看看台灣電視劇,腳本、演員、創意程度,大家都知道。
看看台灣音樂,音樂家、演出場地,大家都知道。
看看台灣小說,種類、深度,大家都知道。
看看台灣動畫,作品程度,大家都知道。

我們台灣的良性循環體系,

政府給的環境小 --> 設備小 --> 創作人數少 --> 作品小 --> 賺不到錢 --> 沒人要鳥

這就是台灣,因為是一個小不啦嘰的島只住了幾千萬人(咦?),

所以文創規模小,大家就忍耐忍耐。(嗯?好像怪怪地說?噗。)
--
LeonardoChen,底下可以推文補充一下高見,咱們再討論討論。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19.56
dick5566:台灣人紀念228-->形成228紀念日-->特定政黨使用-->商業1F 06/16 04:06
台灣人紀念228-->形成228紀念日-->特定政黨使用-->商業
                                "砍人用的刀?"

咦?好像那裡怪怪的?
Skabo:你沒搞清楚重點 台灣人下班後根本沒空沒力氣看這些2F 06/16 04:08
台灣人下班後根本沒空沒力氣看"電影"、"小說"、"電視劇"、"演唱會"。

咦?好像那裡怪怪的?
※ 編輯: Refauth         來自: 111.250.19.56        (06/16 04:10)
Skabo:窮忙一輩子 文創怎麼弄沒人有空看自然都是白搭3F 06/16 04:09
mrgod:有阿 選舉文化4F 06/16 04:09
mrgod:選舉文化有很多創意 在怎麼野蠻系列 準備好了
dick5566:出不了這個2千多萬人的島沒鬼用 市場太小6F 06/16 04:10
mrgod:這種東西要忘掉都難7F 06/16 04:10
lc301:商業 如228紀念T恤 紀念帽 紀念幣 音樂會追思 等等商機無限8F 06/16 04:11
dick5566:如果你年紀再大一點會記得上個總統的東西滴9F 06/16 04:11
deepdish:夢想家bj410F 06/16 04:11
papagenoyi:日本人比台灣更ㄍㄧㄥ,他們娛樂產業有停過嗎?11F 06/16 04:12
mrgod:扁帽喔XDDD 我記得還有寫真集12F 06/16 04:12
Skabo:哪裡怪? 美國百老匯/球賽平日開下午場都會有生意13F 06/16 04:12
papagenoyi:台灣人自己不在乎,還怪東怪西14F 06/16 04:13
dick5566:台灣也有出大尾盧慢這種島民看的東西15F 06/16 04:13
Skabo:有人看有市場要做什麼自然都好做啊16F 06/16 04:13
lc301:好期待 台中國際音樂廳 趕快建好 應該不用等一年就蓋好了17F 06/16 04:13
mrgod:人口市場太小 沒法影響到全球 你怎麼不說新加坡不重視文化18F 06/16 04:13
Homeparty:看到日本做三國志,美國做功夫熊貓,這不都是中國的嗎19F 06/16 04:15
Skabo:台灣人一年平均看兩本書 美國人一年看17本20F 06/16 04:15
papagenoyi:新加坡電影最近好像蠻多部在台上映的21F 06/16 04:15
Skabo:你說我們的市場在哪裡?22F 06/16 04:16
jorz:文創業投資風險大 市場不明 獲利難料 資本家不砸錢很正常23F 06/16 04:16
higamanami:台灣人有時間看電影歌劇啦,不過是看外國的24F 06/16 04:18
papagenoyi:大家都想全球化,連自己國內都還沒耕耘好就想推到全球25F 06/16 04:18
mrgod:有誰看了阿罵的夢中情人 這部電影背景是台灣早期的電影文化26F 06/16 04:19
mrgod:要是我選也都選外國影集居多 阿一邊練英文日文不好嗎XD
dick5566:推廣自己文化到全球 跟做出全球喜歡看的東西 是不同事情28F 06/16 04:20
mrgod:遇到外國人才有話題 歐洲人聊啤酒足球 美國人聊棒球籃球29F 06/16 04:21
papagenoyi:那為什麼不先培養台灣本土內需,一天到晚台灣之光30F 06/16 04:27
kyo51:所以才會有自掏腰包錄專輯完成夢想之類的事31F 06/16 04:30
mikejr:Refauth你好猛 我打一半就愛睏了...32F 06/16 04:33
Maziger:布袋戲大概算唯一成功的吧33F 06/16 04:37

--
※ 看板: terievv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74 
作者 Refauth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