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dino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9-15 16:17:46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craniata (嘴泡哲學家)
標題 Re: [問卦] 古生物學家的八卦?
時間 Mon Sep 15 16:11:34 2014




真開心有這麼多人對古生物學有興趣,還是我還在做夢?!

那就再來回一篇好了,針對前幾篇做個回應。


※ 引述《Wangdy (蒙古人)》之銘言:
: 再者,博士碩士有幾個寒暑可以用來挖掘呢?
: 還是挖掘的工作是吃力不討好的,可能花了一個暑假也沒有論文產出,
: 挖到什麼好料的也是肥了學弟妹之類的....
: 您研究的鯨魚,像之前的巴基斯坦鯨(是這麼說的嗎?) 挖掘地點似乎也沒有很親善吧?
: 除此之外,如果只是要研究現有的材料,人家挖好放在博物館裡的,
: 那要研究只能去借,還是要本人去當地的博物館借閱,閱完了人回來寫論文?

每個人的情況不太一樣,我就大概說一下我目前的狀況。

我目前研究的幾件鯨魚化石都是在二十幾年前,我現在的這個老師去挖的
而,我在這裡的這一段時間,當然也都會一起去野外挖化石
這些化石並不會包含在我目前的論文裡面,
這牽扯到論文的內容,還有更重要的是,要清修一件化石到可以做研究寫論文
這一段過程,通常都是很長的!!!
你看我目前論文裡的研究的標本都是二十幾年發現的,大概就不意外了吧。

如果我有幫忙挖到的化石,最後清修出來,發現是「很重要」的化石
而給之後的人做研究,發表,我也覺得沒差啊!
如果最後有被發表,讓大家都知道有這些化石的存在,我就很開心了!

我目前用的標本就不是我挖的,我目前挖的標本讓後人研究,這樣不是很好嗎?!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不就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世界各地裡博物館的化石,很多都還沒有被研究過!!
就好像,我去年到美國去的時候
被邀請研究美國的一件鯨魚化石標本,
然後我寫了文章,我和我那位美國同事一起投稿
我是第一作者,目前也已經被接受在一個古生物學的期刊了

研究不就是這樣嗎?! 很單純的!


: 再者,這些研究...呃,不太懂這些骨頭有很多研究可以做嗎?
: 因為一批化石,不同人來看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 但就算是三個不同的觀點好了,現在還有這麼多「失落的環節」可以補嗎?
: 我的意思是,還有這麼多可以研究的地方嗎?
: 還是因為多年的挖掘累積,要再挖出關鍵化石已不容易,所以古生物才式微?

恩,一塊骨頭裡,就可以帶有很多訊息了!
是啊,就像你說的,同一批化石,不同研究員都很有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你不覺得這很有趣嗎?!

我想,我前面有提過了,地球生物歷史中,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物都滅絕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生物多樣性,不過是九牛一毛
你會覺得,沒有什麼好研究的了嗎?!

你覺得古生物式微嘛?!

我從來不這麼覺得也!

只是在台灣一直不被重視罷了!
你知道很多人一直追求的一流期刊,像是 Nature 或 Science
古生物學都是有佔一定的份量

像是 Nature 八月的一個封面(8/21)是早期的哺乳動物化石
七月的一個封面(7/3)是始祖鳥
Science 在前幾天(9/11)也有一篇是談半水棲的恐龍


: 一萬年的時間在地質學來說算是很短的了
: 要研究這一萬年內的 馬的演化 跟 人的演化,想必是差不多困難的吧
: 只是生而為人,我們對這十萬年一萬年內的演化比較有興趣,
: 但說真的,這些研究跟分子生物比起來,分生似乎算是比較有前瞻性的(吧)

你的前瞻性是什麼啊?!

分子生物只能「看到」目前現生生物,
而這些現生生物在生物歷史中只佔了很小一部分

當你看得不夠全面,你真的覺得會比較有前瞻性嗎?!


※ 引述《lereage (小可可)》之銘言:
: 事實上英國的Bristol並沒有古生物學系,只是隸屬在地球科學系下的一個子群。
: 不過因為Michael Benton教授太強,搞得全世界地科界講到Bristol就先想到古生物。
: 現在全世界大致上有五個單位是中生代古生物的研究中心:

恩,抱歉,我說錯了。 感謝更正。

Bristol 不算是真的的「古生物學系」,不過他們有很完整的古生物學團隊就是了。

我實驗室的其中一個人就是 Bristol 過來的,
一直跟我洗腦說他是目前全世界剩下不多唯一從真正的「古生物學系」畢業的人了!
他在 Bristol 的指導老師就是 Mike (Michale Benton)

Bristol 的古生物很出名,當然 Mike 佔了一部分
不過,這不是因為他太強
而是,他們有一個很完整的古生物學團隊


: 大部分古生物學家都還是地質系出身,因為古生物學一但缺少地質學的基礎,光是地層
: 年代就會搞得亂七八糟,而多數生物系出身的都是利用生物力學或是其他現代生物學方
: 法來研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地質學跟生物學的交叉點上,就是古生物學與地質微生物
: 學(Geomicrobiology)。

雖然真的古生物學家是從地質系出身的佔了一大部份

不過,也有很多都是從生物系的背景出身的,
像我就是,我目前的指導老師也是

不過,要鼓勵很多對古生物學有興趣的人
真的,背景不是問題的

我們實驗室之前就有一個人他大學是念法律的!

目前也是一個很出色的古生物學家!


: 不過受到老師的教導,我個人會傾向將Paleobiology翻譯為化石生物學,也就是利用生
: 物學的方法來研究化石。這樣一來也方便與傳統古生物學(Paleontology著重生物分類)
: 做區隔。

我個人對於將 paleobiology 或 paleontology 怎麼翻覺得沒有太大影響

不過,如果仔細想的話 paleo 是「古」,biology 是「生物」
我覺得,將 paleobiology 翻成古生物學是沒什麼問題的

我個人的看法是 paleobiology 和 paleontology 兩個注重的研究點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長期以來,基本上當提到古生物學,第一個想法就是 - paleontolgy
而這裡面的內容主要是做生物分類,然後利用這些生物,將生物地層給建立起來
很大一部分的功能是把這些「古生物」當作工具在地質學理使用

而 paleobiology 的盛行,或說開始普遍被使用
我想,主要就是因為 Stephen Jay Gould 那一群人開始將
「生物學」或你可以說「演化的概念」融入到地質學的古生物學進來
並且更加強調「生物」的部分,也是因此,他們在七零年代創立了 Paleobiology 這期刊


: 說實在話古生物學也還是要開始花大錢了,光是去野外採集標本,如果是在荒郊野外,
: 有時候大型標本還得租直升機來搬,一天就燒掉一萬美金..雖然說國家地理頻道很愛補
: 助這類研究,不過通常給的錢也都不夠。
: 最近古生物學也開始用生化的方法來找一些有機殘餘物,雖然都不是遺傳物質,頂多是
: 體組織的殘餘物,一開始也是一個女教授沒事把恐龍蛋殼跟骨骼拿去泡在EDTA(生科系
: 看到應該都很熟悉),然後開始用螢光分析儀,用抗體蛋白去找軟體殘餘物..開始越花
: 越多錢了。

恩,應該這麼說,古生物學又可以有很多分支

有些研究確實是挺花錢的,可是還有很多基礎的研究,是不需要花很大量的金錢的

像我主要的研究就是對化石進行解讀,進行初步的鑑定,
然後,想一個故事,基本上就可以寫一篇文章發表了

當然,有些人會問,那一開始的採集都不用錢嗎?
當然要啊,不過,很多化石的採集點不一定都是在很難到達的地方
像是台灣或是紐西蘭,很多化石地點都是可以開車,當天來回的

一切都取決於想要做怎樣的研究

我個人對於申請很大筆的研究經費沒什麼興趣

如果以後有教職的工作機會的話,我已經有心理準備不一定要有研究經費,
我就可以寫研究文章了! (不過很有可能一開始就找不到工作就是了!)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還有很多化石等著被研究!!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美國那一件鯨魚化石,
就是現有在美國的博物館,可是沒人研究
我被邀請參與研究後,直接寫成研究文章發表


: 現在台灣僅存的幾個古生物學家(我說的是大型脊椎動物的),也僅剩科博館內的程延
: 年老師、張鈞翔老師以及單希瑛研究員。其他多數是在油公司或是成大、台大、中山的
: 微體古生物學家(簡單來說就是把化石當作定年的工具)。

恩,要多推廣台灣的古生物學啊!

張大哥我要畢業了!!!
最近在趕論文,需要換個情境,
剛好可以來討論順便推廣一下古生物學!
(這樣算當個版嗎?!)


: 最後要澄清:化石的定義是一萬年前的遺體,古生物學的主角就是化石。
: 請不要把考古學(人類學)跟古生混淆~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學問。

我個人對於化石的想法,
其實就是,以前的生命留下的痕跡罷了!


: 這門學問的確不像其他學問一樣,可以對人有太多實際的應用或益處,就是非常的純科
: 學,但她還是各大學地球科學系或地質學系非常重要的必修課之一,但可惜台灣現在並
: 沒有相關的師資,因此造成很多學校都停開或是請較為接近的老師(類似國中理化老師
: 教地科一樣)來教。
: 八卦是要上Nature或Science,古生物學與深部地球研究是兩個最容易的學門XD

八卦是...

化石很有趣的,讓大家看一下,兩隻烏龜化石在交配被發表在
Biology Letters (生物學通訊)

文章封面  http://ppt.cc/VMAY
交配畫面 http://ppt.cc/eZoR

還是這應該 Po 到西斯版?!


※ 引述《Nostradamus (諾斯特拉德姆斯)》之銘言:
: 想必你舅舅就是鼎鼎大名的黃大一,矽谷電腦工程師,中年轉行當古生物學家,成為將
: 台灣的古生物學界推向國際舞台的最重要功臣。
: 不知道他是誰的,請直接去翻看黃教授的wiki條目
: http://zh.wikipedia.org/zh-tw/黃大一
: 他最有名的,莫過有一次到雲南去挖恐龍化石,無意間撿到一個石頭,後來用X光照了之
: 後,發現是一顆恐龍蛋,而且最驚人的是,裡面的恐龍胚胎也變成了化石。
: 這是古生物學史上發現完整恐龍胚胎年代最久案例,開創了恐龍胚胎學,之後發表了多篇
: Nature討論恐龍胚胎發育和育幼行為,震驚全世界古生物學家。

很開心有台灣人參與這樣的研究

不過,

我想說的是,
這並不是將台灣的古生物學界推向國際舞台
而只是台灣的古生物學家登上國際舞台

可以有機會研究中國的化石登上 nature 當然是挺令人開心的

不過,有人可以跟我說說,這對台灣的古生物學進行了什麼貢獻嗎???

身為一個台灣的古生物學家,當然有國際合作的機會,我都覺得很不錯
但是,你們真的在台灣的古生物學界有什麼貢獻嗎???

我怎麼都沒有看到,你們發表了台灣發現的化石,登上國際舞台?!

抱歉,我是台灣控啦!

雖然人不在台灣,不過,看到很多消息,
都讓我覺得,我回去的時候,台灣不知道都還像不像我認識的台灣
就開始有點難過。

"We need a big kick", really!!!

--
如何才能當一個哲學家呢?有個故事這麼說
一個帝王到了哲學家家裡徵詢意見,第一個問題就是,
說吧,你需要什麼,我都可以滿足你的,
哲學家睜開眼睛,
緩緩地說著,當然,你可以移開一點嗎,你擋住我的陽光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9.80.104.24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410768698.A.3D5.html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05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