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Naniko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9-21 06:15:04
看板 DummyHistory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標題 Re: [討論] 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中的抉擇
時間 Wed Sep 11 21:03:40 2013


※ 引述《reinherd (鐵提督萊茵哈特)》之銘言:
: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紅一方面軍分為野戰部隊與後方守御部隊﹐野戰部隊於三大主力會師時﹐
: : 編為 紅一方面軍西方野戰軍﹐兵力7個師﹐1.3萬人。
: : (該部後編為八路軍115師時兵力1.55萬人)
: : 紅二方面軍兵力偏弱﹐每戰鬥單位平均人數在三大主力中最少﹐
: : 此時兵力為8個師(其中2個為陝南、隴西紅區部隊)﹐人數不明﹐估約1.2萬人。
: : (該部後編為八路軍120師時兵力1.5萬人)
: 所以一開始紅軍一個師只有一千餘人? (這只是團或是加強營的規模)
: 是因為戰損的關係變成空殼骨幹單位
: 還是早年紅軍的師就真的這麼小?
早期紅軍就是這麼少。

一開始紅軍多是暴動起家﹐因此常常是一支暴動隊伍就編一個師甚至一個軍。

譬如說毛澤東的秋收暴動﹐就是編為一個師﹐最多時有近5000人﹐
但退到井岡山附近時僅剩不到千人﹐編號還是一個師。

朱德率領的南昌殘部七百多人﹐也是編為一個師﹐在湘南暴動中﹐
發動了五個縣的農軍加入﹐又按縣分別編為五個師﹐每師一千多人。

因此在最初階段﹐紅軍的軍、師單位﹐主要是指獨立作戰單位﹐
這些單位有過一個軍近萬人﹐也有過一個軍幾百人(比其他軍的團還少)。

後來隨著各地的作戰﹐紅軍的各支獨立部隊或滅或徙﹐起初ccp的山頭觀念很強﹐
誰都不願比誰低一頭﹐因此不但會師沒有增補兵力﹐反而是擴大編制。

譬如毛澤東與朱德在井岡山會師﹐朱德帶來幾個師長﹐於是就合編成紅四軍。

後來毛帶紅四軍南下會合贛南、閩西兩地的紅軍﹐大家都是軍長﹐就變成紅一軍團。
再後來又跟原先攻長沙失敗退到井岡山的彭德懷部會師﹐大家都是軍團長﹐
就又升格成紅一方面軍...

因此紅軍的師經常是從幾百人到兩三千人之間﹐稱之為遊擊師更為恰當。

不過﹐毛澤東本人比較追求野戰兵力的精實﹐在他能夠掌控的范圍內﹐
一般他都會對兵力進行整編﹐以求增強戰鬥力﹐減少非戰鬥人員。
(毛澤東喜歡把兵力分成地方守御兵力跟野戰進攻兵力﹐野戰兵力要求兵員充實)

譬如說前述秋收暴動失敗﹐毛率部退到井岡山附近﹐天高皇帝遠、中央管不著﹐
他就進行了三灣改編﹐把所部一個師的番號﹐縮編成一個團。

與朱德會師後﹐雖然是ccp中央命令合編成紅四軍﹐但他不久後就在軍中取消師一級﹐
全軍縮編為六個團。

合編成紅一軍團之後﹐他又把當時的7個軍(2萬多人)取消軍一級﹐縮編為4個師。

後來雖然靠邊站﹐但在遵義會議重掌大權之後﹐又立即將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分別
縮編為紅一軍、紅三軍。


這可能是因為毛澤東深受朱升的影響﹐毛曾稱朱升向朱元璋建議的“高築牆、
廣積糧、緩稱王”為“九字國策定江山”﹐自己後來冷戰時期又把高築牆改為深挖洞。

: 後來為何改編成八路軍的時候
: 一個師的兵力變成1.5萬人?
: 當時國軍一個師的兵力往往7000~8000人
: 1.5萬已經是2~3個師的兵力了
: 這樣的師以當時的標準來看也太大了巴

本來當時國共和談﹐ccp是要求得到八至十個師的番號﹐但是kmt僅允許給ccp三個師
的番號﹐而且是取消東北軍而來的三個乙類師(每師4團)。
這3個師是可以從國府領取軍費軍裝等物資的。(到晉西事變後實際停發)

所以一來是編制所限﹐二來是符合毛澤東的軍事觀念﹐借此機會ccp將手中的兵力
進行大縮編﹐各級軍官降二至四級使用(如林彪原為方面軍指揮﹐降為師長)。

對於ccp來說﹐軍費、軍裝等物資都不是非從國府獲取不可﹐

ccp要的是一個“官方合理身份”﹐因此就將人員往這三個師中塞得滿滿。
譬如此時的三個師﹐每個師都另有一個獨立團或教導團﹐師部另外直轄5到7個營。
因此就顯得每個師都人數眾多。

後來甚至在兵員增加後﹐出現獨X團(如358旅獨2團)、新X團、補充團、
警備第X團(如358旅警備第6團)等等。

更後來甚至出現了師之下還有獨立旅﹐旅之下轄支隊﹐支隊之下才轄團。
而團下又轄大隊﹐大隊下才轄營﹐因此事實上團變成旅﹐旅變成軍。

這都是因為共軍當時需要在身披國軍的“官方合理身份”的名義下創建政權。
(當時ccp創建政權的模式﹐通常是先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XX師XX團XX連”的名義
到地方上﹐要求地方官府召集村民開抗日大會﹐利用民眾對政治冷淡但又畏懼官府的
心理﹐宣布組織“XX抗日委員會”並選舉出委員﹐然後逐步架空地方官府取而代之。
具體可以參看中共領導人在抗戰早期的一系列如何建設根據地的指導、總結文章)


此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毛澤東時代結束。所以在國共內戰中﹐戰力最多的東北野戰軍﹐
每個軍是6萬人(四師制)﹐戰力最少的西北野戰軍﹐一個軍也有2萬多人﹐
(古寧頭之戰﹐華東共軍出動3個團即已有9000兵力)﹐每師保持1.2到1.6萬人規模。
而國軍到後期﹐一個軍甚至常常不滿八千﹐因此常出現共軍一個軍打國軍幾個軍的情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53.117
Swashbuckler:1F 09/11 21:09
donkilu:印象中當時解放軍的縱隊約為國軍的一個軍?2F 09/11 22:53
lwjan:推!釐清之前的疑惑,以為解放軍只是為了壯大聲勢而已。亮劍13F 09/11 23:03
lwjan:裡的李雲龍新1團就是以額外編制出現
lwjan:原以為是劇情虛構,原來因應實際上的需要,而能夠在抗戰後
lwjan:迅速擴編
saltlake:話說那些挖的洞 現在都用來幹嘛了7F 09/12 01:20
reinherd:好文,1990年代末的台灣軍武書也說共軍的一個師編制是國軍8F 09/12 08:04
reinherd:1.5~2個師的編制,看來共軍的大編制師其來有自
gachimuchi:天坑10F 09/12 09:45
killeryuan:推11F 09/12 20:01

--
※ 看板: Poppy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7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