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5-02-06 14:43:08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rjpinnie (= =)
標題 Re: [新聞] 真男人! 水下作業大隊義務役銷假救災
時間 Fri Feb  6 13:26:36 2015


義務役退伍好幾年了
就印象來回復一下

:             水下作業大隊義務役士兵李承哲即將退伍,他原定要放退伍前的
:         最後一次假期,但四日中午奉命前往復興航空臺北空難現場執行搜救
:         任務,他向隊上長官表示放棄休假,要和隊上的弟兄們,為空難搜救
:         任務盡一份心力。(水下作業大隊提供照片)
:         (http://tinyurl.com/lkuq8sh)
國防部發言人 - 水下作業大隊李承哲放棄退前休假 | Facebook
水下作業大隊義務役士兵李承哲即將退伍,他原定要放退伍
[圖]

 

先向學弟致敬
當年我也碰上風災
就是陸客遊覽車在蘇花墜海那次
不過那次分隊長不讓義務役撈屍,所以留在基隆沒去支援

:             至於我們的水下作業大隊穿的是什麼?3mm+頭套背心,那麼他們
:         的裝備有沒有上述的設計?我可以很直接地說完全沒有,也就是說現
:         場的每個潛水員都處在下水=失溫的狀態。各位可以看到新聞畫面裡面
:         有一幕潛水員在浮橋上面一直動,記者說在做暖身,但是那個其實是
:         失溫造成的反應,身體藉由運動來產生熱能,但是如果潛水員有這種
:         現象就不應該下水了。

防寒衣分兩部分來講
1.是否有乾式

2.水溫
國軍沒在管水溫,或者說這不是換乾式的決定因素,我的最冷經驗大約是12度左右,
(基隆、寒流)那還因為我是義務役,只做一年,學長一定有更冷的經驗,那次
30分鐘的作業,我上來就快虛脫了,學長還是活蹦亂跳

再來水下作業訓有兩種(我的年代),分成兩個月跟三個月,多出來的那一個月差別在於
水面供氣,就是氣源由水面上的人提供,不背氣瓶,只有那時候會穿乾式防寒衣,
這大概才是主官判定乾式、濕式的使用標準(猜測)

            接下來說潛水員用的調節器(就是連接氣瓶到潛水員嘴裡的裝置)
:             調節器可以分為隔膜式與活塞式,活塞的好處是比較大的氣體供
:         應量跟好維修保養(試設計而定,構造複雜的出氣大、簡單的好保養,
:         細節就不說了),而隔膜式的好處是可以設計成兩個壓力感應隔膜,如
:         此可以達到完全的環境密封(活塞的跟單層隔膜的會有少量水分進入機
:         件),這樣的好處是潛水員如果在高污濁甚至是受污染水域潛水可以保
:         護。那麼水下大隊的裝備呢?我也可以跟各位說看起來是沒有的!
:         (至於基隆河乾不乾淨應該不需我說明了)
:             http://imgur.com/ORbWSu1 <圖10>環境密封式調節器
[圖]
 
調節器跳過
我只有用過一種
所以我不清楚
:             再來講BC(浮力控制裝置)
:             如果今天失事水域是較深的水域,那麼搜救潛水員會在水下進行
:         長時間的潛水,除了上述保暖問題之外,另一個要面對的就是空氣供
:         應問題,這時會有兩個解決辦法,第一透過臍帶由水面供應氣體(如果
:         是這種形式的可以透過臍帶灌熱水到濕式防寒衣內,可以一併解決失
:         溫問題),另外一種方式是使用多隻的氣瓶(甚至是多種不同氣體比例
:         的氣體,這邊不再贅述),而這時BC的浮力與設計就決定了可以帶多少
:         氣瓶下水,現場的BC可以掛幾支氣瓶? Only one.

對於器材的品質好壞
說實話我們不是專家,無法說得很清楚
但是隊上的BC是可以背兩瓶的
因為我背過
在受訓的時候,助教甚至可以在不穿BC的情況下背兩瓶


:             http://imgur.com/71Qdsrb <圖11>(使用水面供氣的潛水員)
[圖]
 
:             http://imgur.com/r1LXMCo <圖12>可附掛4隻氣瓶的BC
[圖]
 
:             最後附上國外公共安全搜救潛水員的標準配置裝備,大家可以跟
:         fb上的照片比一比我們的裝備是怎樣的
:             http://imgur.com/o8eDmbc <圖13>國外事故現場潛水作業人員的照片
[圖]
 
:             裝備說完了,我們來說訓練
:             一般像現場這種狀況,潛水員都會需要進入上方封閉的環境(在潛
:         水我們稱為滲透),而這與一般的潛水有很大的差別(這也回答為何不
:         派潛水員進入機體的問題)。一般所謂的學潛水指的是休閒潛水,這有
:         兩個要件:第一是不需經過減壓停留,第二是開放水域,也就是說水
:         下出狀況了可以直接上升並且回到水面。然而事故現場(這類意外也包
:         括船難)因為飛機構造的因素造成了上方封閉,這時就需要受過受透訓
:         練的潛水員(在國外都是有洞穴或是沈船潛水的人來進行)。新聞畫面
:         裡面可以看到搜救人員切開機體並且使用水面供氣潛水員進入,這種
:         潛水方式的好處是可以沿著臍帶找到回家的路,但是因為作業形式的
:         因素,這種方式其實適合長時間水下作業,但是並不適合狹小空間滲
:         透作業。此外在標準作業下,即使使用臍帶供應呼吸氣體,潛水員仍
:         然會穿著一組備用裝備,以應付臍帶纏繞、破損-機體or船體破裂的邊
:         緣很銳利的-等等突發狀況,但是我們的潛水員則沒有這樣的配置。所
:         以會變成需要的是具有洞穴or沈船潛水專長的潛水員進行滲透,而這
:         個牽涉到1/3法則(1/3的空氣進入、1/3的空氣出來、1/3的空氣用於緊
:         急狀態),滲透導引繩的使用(要回家就是摸著繩子回家)、不同混合氣
:         體的使用、甚至是側掛式的BC(氣瓶吊掛在前方大腿處,方便進入狹窄
:         空間http://youtu.be/HYQMgS7SDl4,連結是側掛BC跟洞穴潛水的影片,
Sidemount cave diving Marche Pied - YouTube
Configuration : Razor Sidemount System ; Primary Light : Light Monkey Go Side Mount Edition. Video : GoPro Hero 3 ; Lighting : GoProfessional Video Set Light...

 
:         基本上如果失事現場需要滲透大概就像這樣進去的)等等繁瑣的訓練(
:         有關的太多了,這邊不再贅述)。那麼聰明的鄉民們,我們有在現場看
:         到這樣規格的裝備?如果現場人員根本不知道需要這麼多的裝備,那
:         麼是不是代表我們的訓練系統有很明顯的問題?
:             http://imgur.com/1GwPAOG <圖14>滲透導引繩
[圖]
 
:             以上是我看到軍方發言人在FB分享照片的感想,本人才疏學淺,
:         如果版上有更厲害的前輩發現有誤歡迎指正。
:             結論:國防部發言人PO出水下作業大隊支援救難的照片,卻對
:         基層人員使用如此簡陋的裝備視而不見,只想沾光而不想自我檢討?
:             不禁讓我想到前些日子六名消防員的照片,基層裝備是如此的不
:         足,難道要真的出人命了,軍方才要檢討嗎?
:             最後附上幾點聲明
:             1.  寫這一篇不是要打擊現場人員士氣,你們的付出我們由衷敬佩
:         (這裏就不寫無私了,每個人的付出都不應該是無私的),目的其實是
:         希望軍方&消防高層正式裝備不足、訓練不足的狀態
:             2.  某個發言人請注意,我本來寫在fb的東西只是單純的為現場人
:         員簡陋的裝備抱不平,你要隱藏我說的,我就把問題告訴大眾,讓大
:         家一起來看問題在哪裡(沒錯,這個筆名跟FB的是一樣的,貼文章的只
:         是幫我po文而已,我真的是他的強者朋友)
:             3.  本文歡迎媒體使用,但是不包括中時集團的媒體
:             4.  不自殺聲明就免了,潛水教練不去海邊還叫潛水教練?

文章裡我唯一沒印象的是側掛BC,可能跟水下作業的原本業務差太多,所以沒購入
其他的裝備都有

所以應該要探討的是:標準
就如同我所述,你覺得18度就該穿乾式,但現況是12度一樣穿濕式,說實話,這無
無法作業太久,所以問題在於主官的判斷(主官說穿什麼就穿什麼),主官對於
「救災」的觀念,以及作業時間的評估,甚至換穿乾、濕式的時機都要重新定義
或是重新訓練,目前我看到的是把平常作業的那套搬出來用,但平常作業就30分到1小時
左右而已(最久的就清港吧,不過清港的時候會有兩組人輪流),跟救災不能相比

所以我覺得要把「救災」的標準額外獨立出來,而不是只拿平常「作業」用的標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1.123.127
※ 文章代碼(AID): #1Kr52Fuo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23200399.A.E32.html
peadon: 推一下水械的1F 02/06 13:31
hhhhhhh: 學長好,我82期的2F 02/06 13:31
jiankein: 專業推3F 02/06 13:31
Mercuryben: 感謝說明 問題是在官上面 對於特殊情況應對都是一套4F 02/06 13:37
Mercuryben: 以不變應萬變 結果苦到基層 更上面的卸責跟costdown
Mercuryben: 災情發生就變成了很致命影響 邊救邊賭會不會再出事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2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497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StranGeCC 說讚!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