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bajiqa (多爾)
標題 Re: [問卦] 佛教怎麼這麼令人不舒服?
時間 2013年10月11日 Fri. PM 01:05:26


※ 引述《ato0715.》之銘言:
: 釋迦摩尼的中心思想是"每人心中都有一尊佛"

雖然世尊在過去曾為常不輕菩薩,可是指世尊的的中心思想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佛,這是錯誤的。

世尊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並非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佛,若每人心中都有一尊佛,那每個人心的中的那尊佛又是誰?


: 何為佛?
: 那是一種境界

佛不是一種境界。

如果佛是一種境界那麼在禪定所產生的境界是世尊都經過的,且要行者不要落入這樣的境界,若佛是一種境界,
那麼佛豈不是落入了境界中,那麼在禪定所產生的境界怎麼世尊不讓行者就沈溺其中就好,何必告訴他這個境界
不是解脫呢?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如果把世間的種種當做地表上的現象
: 當你看到彩虹時你會開心
: 當你看到颱風時你會憂慮
: 天氣涼天氣熱都會影響你的心情的時候
: 你是個人
: 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
: 當中有好的情緒比如說:喜、樂
: 也有壞的情緒比如說:怒、哀

雖有情緒但不染著。

: 好的情緒來的時候你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天下無敵

會有天下無敵,就是染著。

: 但是好的情緒總是會過,不好的情緒總是會來臨
: 人總是陷在不斷反複的好情緒壞情緒的迴圈中
: 人不一定有來世,但是如果有來世,只要你不看破,你的來世將跟這一世一樣
: 不斷的陷入迴圈,沒有長進。

世尊在經中常常跟諸弟子六道的狀況,除了要弟子們如實的觀察六道狀況,也要那些還沒有能力觀察的弟子們在聽聞
世尊談入六道的情況而去思維,進而如實的去觀察,所以人不一定有來世,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即便是入聖流者,
否則人必然有來世,只是來世不見的為人,可能在六道中浮浮沈沈,誠如帝釋天在自己家中看著前任帝釋天在惡到受苦,
可是一轉眼又去跟天女遊玩了,因為在天上就只能享福,結果福報用完,落入惡道中。

人常用看破來作為口頭禪,但是有多少人真的看破,又看破了什麼?又到底看破以來是破了什麼又看了什麼?每每一句看破,
卻不與佛說合,那又何來看破?

: 想像自己是一隻蒼鷹
: 飛過高山飛過大海,你依然是不斷的遭遇彩虹遭遇風雨
: 雖然你的心性因為遇到過太多這種事情而變得堅韌
: 你的智慧也因此有了增長
: 但是你的生命境界依然停留在必須遭遇風雨磨難的地步
: 你越飛越高
: 直到你以為前方已經沒有能夠阻擋你的高山
: 沒有你闖不過去的大海
: 然後你遇見了喜馬拉雅
: 人類世界以知的最高山
: 以前的你看到了它會寧願繞過它
: 因為對那時候的你來說它時在是太高了
: 但是現在的你已經不同
: 全世界你只剩下他的山頂你沒去過
: 挑戰的心由此而生
: 所以你飛呀飛呀飛,飛到你不曾想像過的高度
: 你從來不知道自己能夠飛的那麼高
: 但是喜馬拉雅的山頂卻依然在那雲端的深處不見蹤影
: 你飛呀飛呀飛,儘管那風再狂雨再大。
: 中途你數度想要放棄但是卻因為莫名的執著而繼續堅持著
: 你相信這將會是你這一輩子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情
: 實際上也是如此,只是現在的你還不知道那個意義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 終於,你衝破了雲海
: 盤旋於喜馬拉雅的山頂上
: 空氣很稀薄,以至於你每一下的翅膀都必須拍得很用力
: 不然你將會重新墜落於雲間
: 此時的你發現
: 儘管現在山下是狂風暴雨
: 但是雲上的天空是藍的,太陽依舊掛在天上
: 在這裡再也沒有風雨可以侵襲你
: 所有的風雨都在你的翅膀以下
: 此時充滿蒼鷹的心的不再是執著
: 而是寧靜,是解脫。

飛得再高,依舊在輪迴中。

: 施主,你若問何為佛?
: 那我會說佛跟你我一樣
: 是人,是蒼鷹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世尊非蒼鷹,是超越蒼鷹,突破窠臼。

: 但是佛是已經飛到了雲上端
: 而我們卻還在雲端下
: 享受彩虹,也忍受苦雨
: 釋迦摩尼他偉大的地方在於替我們指出了道路


最後以地藏經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供養諸位: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彊,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携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于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天人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
※ 作者: bajiqa 時間: 2013-10-11 13:05:26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2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11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jenny82102 說讚!
1樓 時間: 2013-10-11 16:53:17 (台灣)
  10-11 16:53 TW
請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書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