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mo (hi)
標題 Re: [新聞] 日本擁千萬豪宅!吳淡如「報酬率9%」超
時間 Thu Mar 23 02:11:36 2023


※ 引述《Gjoy (鬼接TU\)》之銘言:
: ※ 引述《Sugimoto5566 (馬丁)》之銘言:
: : 日本擁千萬豪宅!吳淡如「報酬率9%」超狂 投資心法曝光了
: : 連結:
:   吳淡如podcast還不錯
:   她在podcast裡面會給真功夫 也有各行各業的名人對談
:   以商業內容為主 比如怎麼開槓桿 選擇的取捨 與他者的競合
:   我個人聽前面100集左右 後面就沒繼續追
:   她額外開的講座核心概念大多是podcast講過的內容再拆分
:   比較有印象的:
:   1.她朋友家很有錢 買在永康街的房子 用很便宜的價錢租給她
:     雖然住了好幾年幾乎等於免費 但就是這樣錯過買自己房子的志氣和機會
:     等清醒的時候那附近的房子漲了好幾倍
:   2.她朋友獲贈的蛋黃區房子漲了兩倍,賣了改租房,錢拿著等時機,
:     結果房價井噴買不回來,後來又生病把原本要買房的現金花到底,人生卡關
所有在賣的財經課程
除了教導基本的入行知識以外的
全部都是智商稅

所謂基本的入行知識
指的是該行專業知識,
例如房地產的謄本怎麼看
不動產交易/租賃的相關法令
企業的財報,股市的交易機制等等

除開這種,凡是以"教你賺大錢"
這種主打的課程,
我有時候都懷疑去上課的人
是都沒有腦子嗎?

老師能教一堆新手賺大錢
為甚麼他不自己惦惦賺大錢?
還要教一堆人來跟他競爭?

他去教他大姨子三舅媽不更好嗎?
這些人就算不想賺錢
那更好,跟他們買人頭呀

所以說我不買股票就是這樣
真正賺錢的企業才不上市
企業上市都是為了賺錢以外的考量


房地產真正賺錢的眉角在於怎麼買
而不在於怎麼賣賣
我90%以上的物件是買的時候就賺錢了
而不是賣,賣只是看賺多賺少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90.4 (臺灣)
※ 作者: jamo 2023-03-23 02:11:36
※ 文章代碼(AID): #1a6qJQ8O (home-sal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79508698.A.218.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日本擁千萬豪宅!吳淡如「報酬率9%」超狂 投資心法曝光了
03-23 02:11 jamo
ftc693: 專業中肯1F 03/23 02:23
curry56: 推2F 03/23 06:41
migration265: 推3F 03/23 07:13
splendidpoem: 不認同吳淡如沒關係,但不需要曲解金融市場。
企業上市的本質是向市場募資,有資金才能擴大規模以增加獲利。就算是房市也一樣:一千萬跟一億,能操作的空間和獲利的速度根本天差地遠。除非規模已達到同比資金的極限,否則怎麼會認為大資本賺輸小資金?4F 03/23 07:31
下面 kyova 有講到了上市的一些原因
可能是為了搶市佔
可能是為了規模經濟
或者是打知名度吸引人才

但千萬不要倒果為因
這些行為的是為了賺更多錢
而不是賺錢本身!

套用到房地產最簡單的一個邏輯
一個物件現在用市價三成賣
(就是必賺的意思)
如果你本身財力夠吃下來
請問你會找人集資嗎?


不是企業界的老屁股應該都不知道
台灣以前的公司法有規定
(不過後來修法刪除了~)
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就要強迫空開發行
當年有非常多企業因為不願意公開發行
長年把資本額壓在兩億以下


splendidpoem: 上市公司的財報都是公開資訊,可以自己去查營益率(公司每募到一塊錢可以多賺幾塊錢),看看上市公司是否等於不賺錢。即使是不上市的私人企業,如果想擴張規模增加獲利,也會用各種財務工程來增資,道理都是一樣的,差別在於:你是把借你錢的人當做躺著收利息的債主,還是變成跟你一起承擔營運風險的股東。10F 03/23 07:31
是啊
營運有風險才要別人一起來承擔啊
承擔風險的另一面叫做分享報酬

一個穩賺超賺血賺的行當
請問你會想找來分錢的嗎?
還是一個有風險的項目
才會想找股東一起來分擔風險?

CaLawrence: 所以台積電 王品是不夠好賺才上市的喔
怪怪的吧 是因為上市募資賺的才多 不然獨資的話台積電現在晶圓廠可能還只有一座
承樓上舉個例子 像金融業其實是規模越大越好賺的17F 03/23 07:33
sspider0829: 這類比有誤區 真正富人要賺大錢 還是要上市上櫃21F 03/23 08:04
ghjkl5566: 上市是跟大眾借錢,就像你跟銀行借錢一樣,拿這來類比
真的很黑人問號22F 03/23 08:06
你的觀念就完全錯了
難怪金融市場韭菜那麼好割
呵呵

nailo71: 推24F 03/23 08:06
ghjkl5566: 畢竟賣你課程根本不需負責,但法人必需為它的股票負責25F 03/23 08:07
mainsa: 問題是實際上賺大錢的公司 100%都有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就是最好的募資手段 要擴張就要上市 不然要怎樣募資?26F 03/23 08:14
那是因為你只認識上市櫃公司...

你缺錢才會想募資
你有沒有想過有些企業根本不缺錢~

toto123: 好賺的公司 不太想上市 這是事實28F 03/23 08:26
aesdu: 獨霸、獨佔的不想上市
要搶市場當然就需要上市募資29F 03/23 08:49
CaLawrence: 不想上市通常是沒有快速大量募資的需求 又或者不願意應付上市監管之類的 但上市櫃好處很多 招募也容易
好賺的公司更會上市櫃啦 有沒有上市募資成本差很多
王品沒上市不可能有現在的規模 你獨資自營餐飲要賺贏王品很難吧
你一年開一間店 怎麼可能賺的一年開三十間31F 03/23 08:53
willychild: 看過幾集吳淡如的分享,長期看多房市,買進長期持有,善用貸款愈借愈有錢,讓通膨吃掉你的負債,這些跟房版多多們的觀念基本上很雷同啊37F 03/23 09:14
sdhpipt: 並不是一定都是呆瓜才上課 有些人的目的是認識其他呆瓜40F 03/23 09:29
kitten123: 笑死,多多互相殘殺,無但魯也是無腦多好嗎41F 03/23 09:30
sdhpipt: 至於說賺大錢的公司100%都有股票上市? 其實未必的42F 03/23 09:30
yesyesyesyes: 看看某個很國際的房仲,他的言論還可以吸引到一堆粉,真的很有趣,亂抓浮木的下場就是更慘43F 03/23 09:34
frank111: 就造神,信徒進場,神吃飽了就走了,接盤的就智障囉
這版也是一樣的操作,一堆人講的很厲害,拐人進場接單集團性的操作,很常見45F 03/23 09:35
hankyan919: 真正賺錢的企業才不上市??亂講一通48F 03/23 09:43
kyova: 募資搶市、規模經濟、打知名度、證明財力、招募人才、吸引合作...有很多動機啦。
很多營建股也是借殼上市。消費者就會覺得稍微有點可信度。49F 03/23 09:48
sdhpipt: 也有些為了不想綁手綁腳 寧願私有化下市的52F 03/23 09:49
kyova: 是說國內的審核應該沒有美國的品質。不過美國那樣都出一堆53F 03/23 09:49
sdhpipt: 德國就非常多知名品牌根本不上市54F 03/23 09:49
kyova: 問題了。風險和報酬而言,股市是大於房市很多。55F 03/23 09:49
sdhpipt: 美國的交易所好幾個 並不是都很嚴的 那斯達克其實比台股56F 03/23 09:50
kyova: 上市搞那些財務很煩的阿...投資人尤其散戶又很魯洨...57F 03/23 09:50
sdhpipt: 寬鬆得多58F 03/23 09:50
frank111: 這跟企業募資是完全不同的等級,企業通常有實質商品
有營收有銷售有服務,這種賣課程的就嘴巴說說而已59F 03/23 09:51
kyova: 台股也分上市上櫃興櫃新創。最終還是要看一下籌碼。兩邊爛61F 03/23 09:52
frank111: 把這兩個拿來類比真的很可笑62F 03/23 09:52
kyova: 公司都很多。但那些相對透明的可投資公司都還是不少。63F 03/23 09:52
sdhpipt: 興櫃又不是交易所 跟私下股票買賣是一樣的64F 03/23 09:53
kyova: 是阿。就揭露程度還是有所不同。交易方式也不一樣。
上興櫃門檻很低。不過你還是得找券商輔導推薦。65F 03/23 09:55
sdhpipt: 話說 美國場外交易合法 券商內部成交合法 暗池合法 說比台股透明有規範? 很難說服我的 根本很亂來的市場67F 03/23 10:00
※ 編輯: jamo (1.34.190.4 臺灣), 03/23/2023 10:33:24
ru04hj4: 上市是幫資金開渦輪 不需要當然不用
但不代表好賺錢的公司就不會上市69F 03/23 10:13
metam: 這我就要給噓了,好不好賺跟上市沒捨關係,上面的野心跟想71F 03/23 10:18
toto123: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 經濟部都會派人去希望你上市櫃
但很多老闆都不要72F 03/23 10:19
metam: 法不太一樣而已,那照這樣講台積電不用上市 自己賺就好74F 03/23 10:19
sdhpipt: 台積電老闆不是大股東啊 經理人的想法跟owner的想法不同75F 03/23 10:20
metam: 房貸跟股票一樣是種槓桿,當然房價對比是大盤,不是個股76F 03/23 10:20
Mtcat: 的確。可惜多數人不想看穿77F 03/23 11:06
toto123: 台灣是中小企業為主體的 社會結構78F 03/23 11:10
Amo1992: 這人腦袋沒問題吧79F 03/23 11:44
ppnow: 這篇中肯,就是有很多人不懂所以才韭菜,一家穩穩當當賺錢的公司行號幹嘛找人入股,唯一原因就是要擴張但是錢不夠,把風險轉嫁給股東,當年度有賺才分股利,沒賺或賺不夠就減少股利。至於股價次級價格變動屬於炒作,不在討論範圍80F 03/23 11:57
ghjkl5566: 笑死!穩當賺錢的產業你要擴張時不上市集資,我就看你銀行要怎麼借到這麼多錢84F 03/23 12:20
ZE553KL: 推86F 03/23 12:40
Hanss: 長春石化87F 03/23 12:46
ILike58: 也就那麼間長春石化,他只能說是國家發展中的特例,現在環境你不上市集資去打穩基礎,你的公司根本就沒以後。88F 03/23 12:59
Nightu05: 我客戶也不想上市 自己慢慢賺當家族企業就好90F 03/23 22:34

--
作者 jam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