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tpiknow (H)
標題 [新聞] 從Stellantis斥資16億美元收購中國零跑汽
時間 Tue Oct 31 17:03:35 2023


從Stellantis斥資16億美元收購中國零跑汽車股份,看出電動車時代下的新合作模式

原文連結:https://bit.ly/3FCsjP8

 

原文內容:

無論是美國或者是歐洲汽車公司都發現,中國在製造電動車上的確擁有較低的成本優勢。
那麼收購一家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股份,聽起來是應對製造更便宜的電動車挑戰的一個很好
的答案。可是真的是如此嗎?


克萊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於2023年10月26日表示,將斥資約16億美元收購浙江零跑科技
約20%的股份。這使得Stellantis將獲得兩個董事會席位,並透過總部位於歐洲的合資企
業成為零跑車的獨家出口合作夥伴。


這筆交易與福斯汽車於2023年7月對另一家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小鵬汽車的進行7億美元投資
,似乎都可以被解讀為西方汽車製造商承認其需要中國的電動車技術,就像中國汽車製造
商曾經需要西方的汽油引擎技術一樣。


不過,福斯和小鵬汽車的合作是為了福斯能在中國市場開發出電動車而努力,而
Stellantis和零跑車卻是聯手在中國境外銷售零跑汽車車型。福斯對其在中國市場的佔有
率不斷下降感到擔憂。Stellantis在與先前的合資夥伴鬧翻後幾乎離開了中國,它擔心自
己在其他地方的市場佔有率。


根據Stellantis的研究表明,中國企業生產電動車的成本比西方企業低30%。隨著中國企
業開始更積極地出口電動車,這種成本差異將成為Stellantis、豐田和福斯等全球企業的
生存問題。因此,Stellantis期望是在與中國競爭對手競爭時,它先將中國汽車製造商納
入Stellantis的投資組合中,尋求在中國境外的成本優勢。


由於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除了富豪汽車所有者吉利之外,中國汽車製造商沒想進入美國
市場。在歐洲,歐盟於9月開始對低成本中國電動車發起了反補貼調查。 但同樣擁有Fiat
等廉價品牌的Stellantis仍將面臨在新興市場上的中國競爭。


對Stellantis來說,該交易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更好地即時衡量中國的成本競爭力。這意
味著Stellantis可以利用對零跑電動車成本結構的更好理解來瞄準其落後的領域。

Stellantis一直是透過對收購的業務進行相互比較來獲得巨大的利潤收益。如今重複這一
手法,只是為未來做好準備。

唯一要擔心的是,零跑車實際上並不是下一個比亞迪,且零跑車預計2023年將燒掉7.6億
美元,這可能是它樂意接受Stellantis資金的原因之一。如果Stellanti無法獲得降低成
本的製造秘密,那麼其投資就變得不是像它想的那麼好了。


最近福特也表示,其無法有效降低電動車製造成本,以及電動車銷售不如預期的情況下,
縮手120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這也暗示著福特會學Stellantis或福斯一樣,尋找下一個
中國汽車廠商的合作嗎?這的確耐人尋味。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西方汽車製造商收購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是為了應對中國在電動車製造上的成本優勢。但
收購成功與否,取決於中國企業的技術實力和合作意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臺灣)
※ 作者: stpiknow 2023-10-31 17:03:35
※ 文章代碼(AID): #1bGCBf74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98743017.A.1C4.html
SALEENS7LM: Stellantis再這樣亂花錢就真的要STELLA!了1F 10/31 17:05
dslite: 學裕隆代理不就好了2F 10/31 17:10
DYE: 也拿了中國區外全球代理權,全球生產權。
看中國新創新能源汽車品牌很多,但是其實獨立的品牌蠻少的。
其中理想現在賺錢了,推測他沒有立即的壓力需要股權換現金。
蔚來小鵬都加入新投資者,零跑也賣股。
剩下還有些許投資價值的獨立品牌,就剩一兩家了吧3F 10/31 17:59
CCH2022: 電車最後循著資通產業的代工方式才是最佳解。而鴻海與Stellantis間接的合作,非常有機會讓這些傳統車廠依附鴻海零組件與代工,發揮垂直整合能力。11F 10/31 18:21
maplefoxs: 這集團不是失敗者聯盟嗎?被收購好像不是什麼好事14F 10/31 20:33
Prado4840: 因為工會給美國車廠上了一課?
還不如去墨西哥設廠吧15F 11/01 08:31

--
作者 stpiknow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