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pin (大明昕的經紀人)
標題 [討論] 馬拉松運動的心血管風險與運動安全性篩檢
時間 Wed Dec 20 13:12:16 2023


FB網頁版 https://reurl.cc/N4a876  (有圖)

農場標題一: 如何避免跑馬拉松猝死? 醫師曝最大關鍵~
農場標題二: 跑步不難, 難的是穿上跑鞋, 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等一下! 這件事若沒先做,恐怕有猝死風險?

== 引言 ==
今年台北馬, 新聞報導有四人倒地
三位是心跳停止, 一位是中風
所幸急救得宜, 恢復心跳後緊急送醫治療

[馬拉松運動到底會不會有比較高的心血管風險]
這個議題再度被媒體提出而浮上檯面.
而跑者與非跑者, 都依照著自身經驗在網路上你一言我一語,
但意見卻莫衷一是.

人類傾向於放大身邊的經驗,
如果改看看同樣是發生在台北馬這一天的這則新聞呢? (註1)
[ 北市下探10度, 一夜5人猝死 ]
[ 救護人員到場, 均明顯死亡 ]
在馬場上, 心跳停止時, 會不會因為更容易 [有第一目擊者]
所以有較高的機會被發現, 因而被媒體報導,
也會不會有較高的機會被急救回來?

科學需要看數字, 並且小心解讀
單看 [發生率] (incidence)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在2012年發表的文章 (註2)
收集了長達10年以上 (2000/1/1-2010/5/31)
在美國將近1100萬人次的全馬及半馬跑者,
累積了59例非預期心跳停止事件.
發生率為大約為每10萬人次的賽事中有0.54人

這數字到底是高還是低? 需要對比一般族群 (背景值)
同樣是美國的數字,
根據2015年 (血液) 循環醫學雜誌 (Circulation) 在2015年發表
醫院之外非預期心臟停止的年發生率約為10萬人中有132人
換算約每10萬人(每日) 約發生0.36人次. (註3)

看起來似乎 0.54 > 0.36 ?
但別忘了. 0.36的背景值是整年平均.
事實上, 冷天跟熱天的非預期心跳停止發生率是不一樣的
若考量實際上馬拉松大多舉辦在相對較冷的日子裡,
校正後二者可能幾無差距.

再考量現有的醫學證據與活動指引
[有氧運動可以減少心血管風險與相關死亡率]
即便擔心馬拉松運動負荷太重, 也建議應該依照個人身體狀況
選擇適合自身的有氧運動

因此,
與其討論 [馬拉松運動會不會造成更高的心跳停止風險]
不如討論 [#如何在跑步或其他有氧運動前_篩檢出高風險的族群] ,
再提供 [適合高風險的族群的運動強度/處方]

事實上, 若擔憂運動風險的人
可以參考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
早先針對運動時, 低/中/高 三種不同風險的族群,
以及想要參與的運動強度類型,
有著不同的 [#運動前篩檢建議]

首先, 可以針對運動的強度, 區分為低強度運動, 中等強度運動與激烈運動
相對客觀的方式
可以利用血中乳酸濃度, 最大攝氧量百分比, 最大心率百分比, 儲備心率百分比等方式.
若沒有正式測量過測量國最大攝氧量, 也沒有運動心率監測裝置,
一個簡單的主觀區分法為
[ 還可以說話, 但是唱歌會喘, 會斷斷續續 ] 可以視為 #中等強度運動
[ 連說話都會喘, 會斷斷續續 ] 就可以視為 #激烈運動

因此, 盡全力比一場馬拉松, 會是激烈運動.
為了馬拉松做準備, 訓練課表裡的各種長短間歇跑, 也都是激烈運動.
大概只有熱身緩跑, 輕鬆跑, 輕鬆長距離跑 (long slow distance),
超慢跑 (嚴格說雙腳未同時離地, 不是真正 [跑步] )

可以視為 [中等強度運動]

其次為不同風險族群分類
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人, 為低風險族群
(1) 45歲以下男性, 或55歲以下女性
(2) 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的症狀
(3) 沒有, 或至多僅有一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低風險族群, 可以直接開始中等強度運動. 並進展到激烈運動

有以下任何一項, 為中等風險以上族群
(1) 男性>45歲, 女性>55歲
(2) 同時有二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包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空腹血
糖異常/高血脂/肥胖/坐式生活型態等等)
    (因此, 整天坐著上班的肥胖者, 已經同時符合二項危險因子)
#中等風險族群, 可以直接開始中等強度運動.
但是要進行激烈運動前, 應考慮接受篩檢 (運動測試)

若已經有已知的心血管疾病, 肺部疾病, 或代謝症候群診斷或相關症狀等,
為 #高風險族群
可以直接進行低強度運動 (如散步, 水中行走等等)
但是要進行中等強度或激烈運動前, 應考慮接受篩檢

然而, 因為運動的益處實在太多了

可以穩定平日血壓, 控制血糖, 降低血脂肪與尿酸,
降低心血管風險與死亡率, 降低癌症發生率, 降低憂鬱症......
但是太多人卻因為過度擔憂運動那極低的風險,
因此長年只是在腦中想運動, 並未真的付諸實行,
反而面臨了更高的 [ 沒有運動, 對身體的造成的壞處與風險 ]

美國運動醫學會為了消除一般民眾開始接觸運動的障礙
在2015年更新並簡化了篩檢建議 (註4)

(1-1)
目前沒規則運動 -> 沒心血管/腎臟/代謝疾病, 沒症狀
->  可直接開始中等強度運動. 在個人可容忍下, 可漸進增加到激烈運動

(1-2)
目前沒規則運動 -> 有心血管/腎臟/代謝疾病  或 有相關症狀
-> 尋求醫療

(2-1)
目前有規則運動 -> 沒心血管/腎臟/代謝疾病, 也沒任何相關症狀
-> 可依漸進原則, 繼續中等強度或激烈運動

(2-2)
目前有規則運動 -> 目前有已知心血管/腎臟/代謝疾病, 但無症狀
-> 可繼續中等強度運動. 若症狀無變化, 且一年內有與醫師討論過現行狀態,
則可依漸進原則, 進展到激烈運動

(2-3)
目前有規則運動 -> 目前雖未被診斷有心血管/腎臟/代謝疾病, 但卻有相關症狀
-> 停止運動. 先尋求醫療協助

== 總結 ==
李醫師建議, #慢慢來_比較快
但 #總要先踏出第一步
如果真心想開始運動, 但實在是非常擔心發生心血管問題
可以考慮直接到醫院找 #心臟科 及 #復健科 醫師討論
自費接受 (1) 心臟超音波 (2) 運動心肺功能檢查 (包含運動心電圖及運動肺功能等)
在買下一雙碳板鞋與報名下一場目標賽事之前,
用這筆錢做個檢查是非常值得的~

除了可以釐清運動相關的心血管風險,
更可以得知目前的體能狀態 (最大攝氧量)
並依據測驗結果, 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類別與強度

如果已經是有規則運動者,
在漸進原則下,
只要做足充分暖身, 注意睡眠與飲食 (攝取足夠的碳水熱量及鈉鹽等電解質),
放心繼續, 並享受目前的運動人生吧~

註1: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98711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北市下探10度 一夜5人猝死均為高齡長者 | 社會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圖]
氣象署今天發布低溫特報,新北、桃園、宜蘭及金門防攝氏10度以下低溫,台北市南港區也有10.5低溫。北市消防局統計,今(17)日凌晨至上午8點為止,有5名長者在家中猝死,儘管個案無法確認與低溫直接相關,民眾仍須注意低溫的危險。 ...

 
註2: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106468
註3: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258
註4:
https://www.acsm.org/docs/default-so...ening101.pdf?sfvrsn=bc703144_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59.190 (臺灣)
※ 作者: Apin 2023-12-20 13:12:16
※ 文章代碼(AID): #1bWdUt05 (Road_Runn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703049143.A.005.html
※ 編輯: Apin (36.228.159.190 臺灣), 12/20/2023 13:14:02
yofa: 我每一到兩年都會做一次運動心電圖求個心安,這錢不能省1F 12/20 13:21
kidolin: 考慮到居住地空氣品質,我是每兩年做一次心電圖跟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2F 12/20 13:40
Jochum: 我的醫生說肺部斷層不一定要做低劑量耶?!
而且好像萬一有病灶,還是要在做一般劑量斷層。
這點長久以來一直很困惑人啊。4F 12/20 14:03
tyriel: X光是1cm以上低劑量0.3cm以上一般0.1cm以上,各有優缺點~越精確輻射量高,輻射量越低則越快速,一般斷層要打顯影劑7F 12/20 14:30
Jochum: 可是胸部斷層不用打顯影劑ㄟ。
我是說一般的。
是我搞錯什麼嗎?9F 12/20 15:25
roring3701: 感謝優質好文!12F 12/20 16:24
luyun15: 最速瑪利歐一定要推推13F 12/20 16:45
mofeather: 推14F 12/20 18:43
articlebear: 推15F 12/20 20:34
mtbigzan: 推16F 12/20 21:02
MuMuH: 這是一篇很棒的文章,謝謝分享。17F 12/21 00:06
jcchiou: 世界上有分兩種人,一種是會運動的, 一種是不會的18F 12/21 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