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idein (隱藏哥)
標題 [遊記] 續百名城「高嶺城」
時間 Fri Oct 20 19:06:32 2023


造訪日期:2023/5/3

完整高畫質網誌
https://hidejellyfish.blogspot.com/2023/05/2023_16.html

 

山口縣也是僅有一座續百大名城,雖然這嚴格上算是一組的兩座城,但因為距離很近,使
用者也皆為大內氏,極有可能因為名額有限的關係,將「高嶺城」與「大內氏館」兩座城
合併為同一編號為174號的「續百」。不過也還好山口縣僅有一座續百山城,不然以山口
縣「推廣觀光」的力道,我們可能真的會發生山難。怎麼說呢?這座高嶺城,有車道與登
山道兩條路徑可以攻城,我們選擇上山時走較好走的車道,下山時走路徑較短的登山道,
豈知從山頂往山下的登山道,不但標示不清易讓人產生誤會,一但走錯馬上就會面臨危機
。真心覺得,如果山口縣(市)政府,可以將高嶺城登山道的標示弄得更清楚,讓大家有個
更平安的攻城之道,對推廣名城觀光應該也有所幫助吧。


高嶺城歷史,請參閱網誌

高嶺城
地址:山口県山口市上宇野令字高嶺
電話:083-924-7001(山口市歷史民俗資料館)
交通手段:自「JR山口」轉乘「JR中国バス」至「県庁前」下車,步行3.8公里(車道)
營業時間:城跡24時、資料館09~17時(月曜日,12/28~1/3)
所要時間:2小時
料金:城跡無料、資料館110円
網址:https://yrekimin.jp/(山口市歷史民俗資料館)

簡化版遊記
從山口站前往高嶺城附近的縣廳,有蠻多巴士可以搭的,但手持JR PASS的我們,只要等待
10分鐘,就可以得到免費的巴士運送(下車向司機出示PASS即可),何樂不為,經過4站約6
分鐘,藍白色的JR中國巴士,就把我們送到縣廳前巴士站了。

https://i.imgur.com/hEwut4e.jpg
[圖]

現在的山口縣廳,其實就是西元1863年萩藩(長州藩)決定壤夷之後,把據點從萩遷至現今
的山口市所蓋的新式城郭「山口城」,現存許多石垣、土壘、土塀、砲台遺跡。
保留最完整的是西元1870年作為藩廳門使用而改建的醫藥門,這個季節搭配門前滿滿的杜
鵑花也蠻美的。
https://i.imgur.com/GZns3lR.jpg
[圖]

舊山口藩廳門最有特色的就是屋簷上那個意象化的鯱,像是波浪般的意象,卻構成魚頭、
魚身的樣貌,蠻有趣的。
https://i.imgur.com/SRSRnpZ.jpg
[圖]

巴士下車的站牌前方大門無法進出,因此要前往高嶺城印章所在的「山口市歷史民俗資料
館」,必須繞到議會前方的出口,才能走到大路,增加了一點路程。400公尺外獨立於整
個縣廳建築群的資料館,看起來有點孤單啊。

https://i.imgur.com/iOIVq9P.jpg
[圖]

資料館前的庭園,擺放著曾在山口城使用過的毛利家紋鬼瓦,體積蠻大且應該頗珍貴的古
物,就這樣放在草地上風吹日曬...
https://i.imgur.com/4uKkyRp.jpg
[圖]

資料館門口就可以看到續百大名城的印章了,因為是擺放在門外,不確定資料館關門期間
是否仍可以蓋章。
印章的狀態還不錯,我們順利地蓋下了第49顆續百大城章。
https://i.imgur.com/nGIUTHZ.jpg
[圖]

一走進資料館,就可以在一旁的牆上看到城郭協會的認定証,以及資料館販售的御城印。
https://i.imgur.com/VqroVHN.jpg
[圖]

資料館內主要有兩個展示室,較大的展示室展出大內氏與大內文化的資料與出土文物,有
時會有企畫展,可以花比較多時間在大展示室參觀,較小的展示室則是鄉土文物,可以簡
單看過即可的區域。

https://i.imgur.com/uMrSCPQ.jpg
[圖]

一進入展示室就可以看到大大的印章(上圖),原來是仿照大內義隆、義興父子的花押(中
下圖),製作的任命狀,花押就等於是現代的官印,代表官方所發出的文件。館內可藉由
資料館提供的任命狀寫上自己的名字,蓋上大內父子的花押,做為參觀的紀念品,這個點
子蠻不錯的。

https://i.imgur.com/PXEfTEt.jpg
[圖]

館內的高嶺城地勢模型,可以看出來高嶺城所在的鴻ノ峰真的很險峻,整個山頂部幾乎是
被數條陡峭的山脊包圍,是座利用天然的地勢就可以輕易防守的山城。
https://i.imgur.com/HhVblFL.jpg
[圖]

館內還有大內義隆與毛利隆元的安堵狀,是蠻貴重的史料。所謂安堵狀,就是保證寺廟職
位與俸祿的書狀,這兩份收藏在禪昌寺的書狀,採用了上等的紙張,歷經450年仍然保存
完好,蠻厲害的。

https://i.imgur.com/99gii3X.jpg
[圖]

蓋好章,參觀完,踏上攻城的路途,我們上山選擇走車道,路程3.6公里,在沒有遮蔽物
的大馬路邊走1.6公里後,會經過祭祀幕末志士木戶孝允(桂小五郎)的木戶神社,在神社
與民宅間的小徑穿梭後,可以看到高嶺城登山口的指標,這邊指示蠻清楚的,不會走錯路

https://i.imgur.com/kxrNe1h.jpg
[圖]

道的前半段是較寬的柏油鋪面,過了糸米川砂公園後的分岔路,往高嶺城的路寬則會縮減
一半,走到這裡大約還有1.5公里的距離,開車上山雖然也是個選項,但這條路就較難會
車,不過我們一路上都沒遇到車輛就是了。

https://i.imgur.com/r9TS7u5.jpg
[圖]

從分叉點走約900公尺,可以看到一處視野極佳的展望所。一路上其實遇到不少當地居民
來登山健行的,這一處展望所非常適合爬到一半時稍事休息之用,雖然還沒到山頂,但展
望山口市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啊!

https://i.imgur.com/eqIzg7H.jpg
[圖]

除了幾張板凳外,最厲害的就是設立了這張椅子。前方就是滿滿的街道與市容,來看個夜
景應該也很棒。
https://i.imgur.com/VFYcrwp.jpg
[圖]

走累的隱藏哥,來示範一下軟爛在展望所的樣子,這椅子可以像家中沙發般的斜躺,搭配
樹蔭與涼風,睡著沒有問題耶!喂~起床了,城還沒攻完啊!
https://i.imgur.com/OlFUnVW.jpg
[圖]

繼續走600公尺,來到車道的終點,是一座電視台電波站。前方有可以停3、4輛汽車的空
地,電波站前方的小徑,是繼續往高嶺城郭內的路徑,汽車已無法進入。
https://i.imgur.com/rbqfvO3.jpg
[圖]

走一小段路後馬上就轉為岩盤為基礎的山路,這高嶺城看起來也是蓋在堅硬的鴻ノ峰岩盤
上啊。
https://i.imgur.com/iqoof13.jpg
[圖]

大約5分鐘的上坡登山道後,抵達了一片平台,這裡開始就是高嶺城的範圍了。
不過要前往主郭還有一小段路程,但山頂部廣大的郭,可以想像戰時可以囤放的資源也應
該是相當豐富。
https://i.imgur.com/hxGIJGU.jpg
[圖]

我們先往主郭走,首先會先遇到主郭南側的石垣,這個石垣算是高嶺城相當貴重的遺跡,
除了有兩段石垣外,也是在安土城築城以前唯一超過4公尺高的石垣構造,另一個特徵是
使用了巨大的鏡石,推斷應該是毛利家的吉川一族的築城技術,這工法稱為「石つき之も
の共」,就是以橫石、豎石伴隨巨石一同堆積的工法。

https://i.imgur.com/aq8ofq3.jpg
[圖]

可以看到數顆半個人身高大的鏡石,平面切割完整的卡在石垣當中當基底,雖然不像平地
的城有超過一人身高的大鏡石,大概每隔1~2公尺左右可以看到一顆。
https://i.imgur.com/jnjk7iK.jpg
[圖]

爬上主郭後,又可以看到寬廣的平台部,不難想像,以鴻ノ峰這麼堅硬的岩盤,要剷平這
麼大面積的本郭,也是蠻浩大的工程。而主郭也可以看到地面有許多建築物的礎石,不過
沒有經過詳細規劃,無法分辨哪些是礎石,哪些是掉落的石垣。

https://i.imgur.com/edPHrpv.jpg
[圖]

主郭中可以得到「史跡 大內氏遺跡 高嶺城跡」的石碑。
https://i.imgur.com/xttVQur.jpg
[圖]

從主郭也可以俯瞰山口市,意外發現山口市內高樓其實不算少。
https://i.imgur.com/OEbFRa6.jpg
[圖]

仔細找找,還可以看到等等要前往的「大內氏館」(龍福寺)。
https://i.imgur.com/G95GGnG.jpg
[圖]

主郭內可以找到許多散落的磚瓦,400年前高嶺城內建築物的一部份,就這樣散落在地上
,並未全數撿拾,也令我們意外。
https://i.imgur.com/MgNum9L.jpg
[圖]

結束主郭部要從剛剛的岔路前往北側石垣遺跡,北側石垣雖然看得出樣貌,但大多數已與
樹木、雜草融合,保存狀態比較不好。
https://i.imgur.com/XLG8mKN.jpg
[圖]

也有不少已經坍塌的石垣散落,鏡石也較少發現。
https://i.imgur.com/rvUNhX7.jpg
[圖]

在北側石垣的最北端,發現了一條登山攀爬用的繩子,因為沒有指標,誤以為是下山的登
山道,想說已經決定車道上山、登山道下山,既然看到登山道了就往下吧。
https://i.imgur.com/ZX3DOY2.jpg
[圖]

沒想到越往下越不對勁,地勢越來越陡峭,繩子也不見了,完全不是抓住個什麼東西就可
以繼續往下的坡度,再繼續應該會山難,雖然看到一旁有水泥方塊的箭頭指標,但應該不
是登山道,總覺得這樣誤導人的指標,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

https://i.imgur.com/9tPbVQk.jpg
[圖]

看了一下手機地圖,發現北側下方,竟然還有瀑布存在,那絕對不是登山道。我們折返回
到電視電波站後,發現另一條側邊的小徑,疑似是登山道,就在電波站的後方,發現了另
一組案內板與石碑。案內板上的地圖,看起來就是標示登山道的地圖,而且登山道似乎有
兩條,一條較繞遠,另一條直接穿越東曲輪群,我們選擇走東曲輪群的路線。

https://i.imgur.com/y0ZB3o9.jpg
[圖]

一開始走都還有看到登山道的痕跡,也看到一旁的山道路碑。
https://i.imgur.com/kPQixe8.jpg
[圖]

途中也有崩塌的石垣遺跡,心想這條路應該沒錯了吧。
https://i.imgur.com/UvCffAO.jpg
[圖]

大約5、6分鐘後看到另一個電波站,鐵絲網中央也有道路可以繼續往下走,雖然草有點長
,但還看的出來是路。
https://i.imgur.com/elmL7et.jpg
[圖]

就當我們放心地直接走下去的時候,路!它就不見了~它不見了~不見了~(因為很驚訝
所以要講三次),取而代之的,是滿是落葉的樹叢與越來越斜的坡度,不對,這不是路,
絕對不是,我們往下數十公尺後,還是決定放棄回頭,不然可能要二次山難了。

https://i.imgur.com/Fqjq5A8.jpg
[圖]

回到第一座電波站後方的石碑旁,找到了另一條路,看起來的確比較像登山道,這應該就
是剛才地圖上那條繞過東曲輪群較遠的路徑。路線明顯且一旁有「史跡境界」的石碑,這
次應該穩了吧?那剛剛那些路到底是什麼境界的彼方?

https://i.imgur.com/E0kNC2g.jpg
[圖]

找到正確的路徑後,大約往下走5~6分鐘,可以在一旁看到類似城門的石垣與階段,但一
旁並沒有任何的解說與指標,看到有日本朋友的登城日記寫到這裡是凌雲寺跡,不過看起
來應該是筆誤。

https://i.imgur.com/pgWMOZ5.jpg
[圖]

類似城門的門跡,過去應該也有山門之類的建築物存在過。高嶺城本郭中都沒有留下這麼
完整的門跡,這裡的石垣蓋的也真是堅固。
階段之上,現有一處洞穴,一旁還有不知道是代表什麼的石碑,此處有點陰氣(可能也是
照不到太陽的關係),所以並沒有勇氣往洞內一探究竟。
https://i.imgur.com/9fxo3fl.jpg
[圖]

另外一側的山壁前方,有五座石碑,比較清楚的可以看到荒熊大明神、八橋大明神等神祇
的名稱,這樣就比較不會害怕了。鞠個躬希望可以保佑我們走正確的路下山。
https://i.imgur.com/QJ4i3EJ.jpg
[圖]

一旁的草叢堆中,可以看到一座作工精細且幾乎完整的石燈籠,這有點違和感的石燈籠,
應該不是五百年前的產物,是近代的某人放置的吧。
https://i.imgur.com/75R5S7i.jpg
[圖]

從門內往外看,更可以感受這座門兩側石垣的堅固。
https://i.imgur.com/xLz708p.jpg
[圖]

門跡右前方的登山道上,可以看到倒塌的石鳥居殘骸,這鳥居所屬為何?目前也沒有答案

https://i.imgur.com/oRx8Pdv.jpg
[圖]

從石垣遺跡延伸下來的登山道都開始有石階梯,一旁還有稻荷大明神的石碑,或許在高嶺
城廢城之後,借用城內的遺跡,也曾有神社的存在吧,才會有剛剛的石鳥居。
https://i.imgur.com/MeAJIYo.jpg
[圖]

最後一段的急降坂階段,雖然路況不差,但如果是反向往上爬,應該也是頗累。
https://i.imgur.com/qeJzGX1.jpg
[圖]

繼續走可以看到一座天明五年(西元1785年)的石鳥居,雖然上方已坍塌,但兩旁石柱仍屹
立不搖,跨越238個年頭,也是頗厲害。
https://i.imgur.com/3zP3Yek.jpg
[圖]

終於,我們在樹林間看到了建築,對於兩次走錯路差點山難的我們來說,大大地感動!
https://i.imgur.com/ynYe7Rw.jpg
[圖]

登山道前方,是「山口大神宮」的內宮,莊嚴肅穆的感覺,讓人回想到伊勢神宮的內宮。
https://i.imgur.com/2ML4HZQ.jpg
[圖]

山口大神宮建於西元1520年,是仿照伊勢神宮所建(我們的感覺沒錯),同樣祀奉天照大神
,有著西日本伊勢神宮的盛名,神宮內的鳥居、燈籠也都很有伊勢神宮的氛圍。
這圓形石燈籠長滿了濃密的青苔,相當可愛。
https://i.imgur.com/VgYgb84.jpg
[圖]

山口大神宮門口列隊的石碑群,顯示這裡的地位不凡。
https://i.imgur.com/fmSQm9e.jpg
[圖]

從山下仰望高嶺城,就覺得是座難攻之城,山頂部的大面積開拓與偌大的鏡石,堆成4公
尺高的石垣,都顯示這個城的修築並不簡單。而我們選擇用徒步而非自駕的方式,就是希
望下山走一趟登山道,可以看到東曲輪群遺跡,不過因為標示不清,差點兩次山難的我們
,僅能看到一小段東曲輪群的散落石垣與途中的門跡,實在有點可惜,真心希望山口縣(
市)政府,可以正視高嶺城(鴻ノ峰)登山道整備的問題,期望後續能有所改善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3.139.70 (臺灣)
※ 作者: hidein 2023-10-20 19:06:32
※ 文章代碼(AID): #1bCbyxQx (Japan_Trave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697799995.A.6BB.html
cyminum: 建議用yamap之類的看路線喔,好好奇那個箭頭是什麼1F 10/20 20:03
謎之箭頭,我們也很好奇啊!
jerrylin: 畢竟這個城算冷門的2F 10/20 22:24
borriss:  十二天守的備中松山都要好幾年才整備好路線
 有些續百可能連預算都還沒編呢?3F 10/20 23:33
的確是冷門的城,很多人可能蓋了章就走了,但我們就是不希望這麼就算了XD
爬過比高嶺城偏遠很多的山城,基本的路標都不會少(EX 鳥取若櫻鬼城)
更何況這高嶺城前方還是山口縣縣廳耶!
※ 編輯: hidein (182.233.139.70 臺灣), 10/21/2023 00:34:01
cyminum: 好像是測量土地用的境界標5F 10/21 08:26
jerrylin: 冷門的景點就要靠根性去克服了
沒有公車的地方騎腳踏車也要怒衝一波@@6F 10/21 15:58

--
作者 hidein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