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874622 (流浪者)
標題 [討論] 本田善彥觀點:漢文在日本
時間 Mon Jan  8 16:54:22 2024


本田善彥觀點:漢文在日本
https://www.storm.mg/article/4961307?page=1
本田善彥觀點:漢文在日本-風傳媒
[圖]
針對教育部大幅刪減文言文課,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日前痛批108課綱「無恥」的言論引起風波。對此教育部發佈新聞稿解釋,108課綱並未廢棄文言文,文言選文以兼顧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文類。幫閑文人不但嘲笑抗議者(按:指區老師),還反駁:文言文、中國史,根本不曾缺席云云。其實不管國文或歷 ...

 

節錄文章重點:

走上近代化的日本,積極模仿西方列強的發展模式,對中國嚮往和推崇的情感大幅降低,
但傳統日本知識界,透過長年積累漢學基礎的教育模式,將漢文的内涵深刻内在化,至此
,即使日人的對華思緒變遷,但是知識界不會放棄傳統漢文的精髓。將西方概念翻譯成日
文時,也靈活地運用漢學的精華,如此,高度漢文涵養豐富日本的精神境界。像我父輩以
上(戰敗前出身)的日本人來說,理解背誦多少漢詩(唐詩宋詞等舊體詩),讀過幾篇中
國古典,均爲測試教養的一套方法。隨便舉例,我岳父大人於二戰末期提早自大學畢業,
自願參加特攻隊,幸好出擊前戰敗了,沒有遭到犧牲。戰前深受軍國主義教育的他,始終
對中國有著複雜的情感,但一方面他酷愛漢詩之優美境界。心情好的時候,跟女兒(我老
婆)開心地用日語哼誦「楓橋夜泊」的一節「月落ち烏啼いて霜天に満つ(月落烏啼霜満
天)」,接著滔滔不絕地談蘇州寒山寺之美,儘管他從來都無緣赴唐土。


我小學幾年級的時候,剛好是8月15日的「終戰紀念日」,電視播放有關日本戰敗的紀錄
片,還是專題報導,其中一個受訪者以「国破れて山河あり(國破山河在)」的用詞敘述
戰敗時的感觸,家母在當場向我們兄弟解釋「春望」是杜甫的作品,在什麽時代背景下詠
唱該作。她當年在中學教理科,大學也攻讀化工系的,但對她們傳統日人來說,對黃鶴樓
和寒山寺都不陌生,《西遊記》、《三國志》、《水滸傳》(在日本看過《紅樓夢》的人
不多)的故事都屬於「常識」的範疇内。


家父退休前都在中學教國文,退休後也在高中教古文。他完全不會說中文,但可以教漢文
,也教了快半世紀了。有次,我聽他的學生講,家父在課堂上說過:我們爲與祖先對話,
而學古文,祖先大量吸收漢文的精髓,所以不學漢文就不能好好跟祖先對話。此時,我瞭
解到,對我們東亞社會來說,漢文的地位跟拉丁文差不多的,中國古典就擁有與西方的新
舊聖經和希臘羅馬神話一般之份量。當然,隨著年代的變遷,漢文的顯現率也許不如以前
,但核心文化中的價值卻永遠存在。


幸好,中華民國的「國語」是十分強勢的語言,所以,為了讓孩子們學會不比中國人遜色
的中文(當然包含文言文),讓他們就在臺北受當地教育,從幼稚園到高中,從不考慮過
給他們上外僑學校之類的,同時在家裡禁止使用中文,嚴格要求使用日語。一轉眼過十幾
年,至今,他們學會了精準的日中文之表達能力,老二迷死金庸世界,爛熟中國歷史,當
初的目標大致上達成了(雖然課堂之外,同時自家中也加強了不少日本和中國的歷史地理
的教育)。說一句玩笑話,將來,臺灣子女們學不學文言文,懂不懂廉恥,他們的歷史觀
是否錯亂可笑,可能都與我們無關了,因為我們已經完成了自己該做的事。


.............................................................................

保守反動派洛杉基心得:

這一代將來中文/漢語知識不及日本人,也不及別的對中文下過功夫的外國人。
他/她們會因此而精通了別的語文嗎?除非生長環境特殊,否則,我可以很篤定的說:
不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35.249 (臺灣)
※ 作者: a874622 2024-01-08 16:54:22
※ 文章代碼(AID): #1bcxX0th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704704064.A.DEB.html
moslaa: 這人是親支那派的日本人
日本記者我只信 矢板明夫
矢板明夫才是真愛台灣的日本人1F 39.12.26.173 台灣 01/08 16:55
jerrylin: 為什麼一定要精通某個語言
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  除非你靠語言吃飯對中國歷史爛熟這點我很存疑
畢竟中國史太多亂七八糟的唬爛4F 36.233.113.79 台灣 01/08 17:20

--
作者 a874622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