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terievv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6-10-21 18:24:07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s327 (聖光系草食男)
標題 [新聞] 核融合發電再突破 MIT新研究卻傳經費斷炊
時間 Fri Oct 21 17:41:41 2016


1.媒體來源:
環資中心 2016/10/21 14:00(3小時前)


2.完整新聞標題:
核融合發電再突破 MIT新研究卻傳經費斷炊


3.完整新聞內文:

美國在無限乾淨能源之路上成功往前邁進一步。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的
Alcator C-Mod托卡馬克反應爐創下核融合電漿壓力新高。

核融合是太陽能量的來源,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緩解氣候變遷,又能供應全世界能源需求的
終極解決方案。不過現實中,核融合的發展多年來停滯不前。因為經費斷炊,MIT托卡馬
克反應爐破紀錄的這天,同時也是運轉的最後一天。


Alcator C-Mod托卡馬克反應爐內觀。攝影:Bob Mumgaard。圖片來源:Plasma Science
and Fusion Center(CC BY-NC-ND 3.0) MIT:磁場控制電漿 最有機會實現核融合

《英國衛報》報導,高溫高壓是使原子融合、釋放出大量能源的重要條件。現在,MIT科
學家成功將電漿壓力增加2005年的16%,達到超過2大氣壓,在3500萬° C之下維持2秒鐘。
這項新突破17日在日本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融合高峰會上發表。


成功核融合指的是產生的能源大於輸入能源,必須在極端壓力、溫度的條件下維持夠長的
時間,讓反應可以自行持續。如何達到這些條件目前仍不清楚,但MIT的研究顯示,用極
高的磁場控制電漿可能是最有機會實現核融合的方式。


不過,MIT托卡馬克反應爐破紀錄的這天也是它運轉的最後一天,因為美國能源局不再提
供經費。美國、歐盟、中國、印度、南韓、俄羅斯和日本現在把核融合研究經費都投注到
國際熱核實驗巨型反應爐(ITER)。


這座七層樓高的托卡馬克反應爐位在南法,其中的磁鐵重量約等於一台波音747。ITER的
容量是MIT托卡馬克反應爐的800倍。
核融合小型反應爐也做得到 民間企業投入研發

ITER預計在15至20年內興建完成,提供500MW電力,和目前最大的核分裂反應爐相當,但
是計畫進度一直再延後。

同時,許多民間企業也嘗試開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英國國家核融合實驗室子公司托卡馬
克(Tokamak Energy)用高溫超導體創造磁場控制核融合電漿。MIT用的是銅磁鐵,所需
能量較高。


托卡馬克執行長金漢姆(David Kingham)博士說,MIT研究顯示,1立方公尺的小托卡馬
克反應爐也能創造出極端的環境條件。「傳統觀點認為反應爐必須要很大(像ITER)才行
。MIT則認為不然,我們也是。」


金漢姆的目標是2025年讓托卡馬克成功發電。其他競爭者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臭鼬工
廠。2014年他們曾表示要在十年內打造卡車大小的反應爐,但被批評透露資訊太少。

擁有線束粒子加速器技術的三阿法能源公司(Tri Alpha Energy)有微軟共同創辦人保羅
艾倫加持。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則投資用熔融鉛鋰混合物渦流控制電漿的
通用聚變(General Fusion)。其他像是氦核能源(Helion Energy)、First Light

Fusion和華盛頓大學的Dynomak,也都在追逐著核融合的夢想。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times.hinet.net/news/19458613
核融合發電再突破 MIT新研究卻傳經費斷炊-生活-HiNet新聞
[圖]
建立於 2016/10/20 上稿編輯: 鄒敏惠 本報2016年10月21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在無限乾淨能源之路上成功往前邁進一步。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的Alcator... ...

 


5.備註:

由法國、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和南韓共同合作的國際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計畫(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以下簡稱ITER)


二十年間經歷了不少重大的變動:1999年美國的退出、2003年中國的加入、歐洲內部預定
地的法國西班牙之爭

2003年中、美重新加入,2005年韓國加入,2006 年印度加入。


2004年新聞資料
原來由六國聯合分攤預算的方式是:地主國負責40%,剩下部分六國每國各出10%。如果歐
盟真的決定不顧美國、日本以及南韓反對,逕行展開ITER計畫,此三國退出後缺少的30%
資金將由法國以「國家科技抉擇」的理由,更改國家預算來提供主要部分,其他歐洲國家
(西班牙與義大利)以及技術合作國家(巴西、印度、瑞士)亦已表示有興趣出資參與。
除此之外,原先預計由法國提供(地主國部分)40%的資金還是繼續維持。




有沒有從核融合計畫中也能看出美國的任性的八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35.19
※ 文章代碼(AID): #1O2UBOSk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7042904.A.72E.html
peter308: 外星人生氣惹1F 10/21 17:42
james732: 翻譯:請給我黃金2F 10/21 17:42
iWatch2: 停止運轉也好 省得被自殺3F 10/21 17:43
Waitaha: 核融合不可能的  要輸入極大能源才能產生能源  根本矛盾4F 10/21 17:44
qweerrt123: 原來是太陽能手電筒啊!5F 10/21 17:45
ArSaBuLu: 連電池科技都接近極限了 繼續燒石油100年CP值最高6F 10/21 17:46
turbomons: 美國自己就有一個NIF了7F 10/21 17:46
DataMaster: 反核人士連核融合都反 所以成功後 應該改個名8F 10/21 17:48
DataMaster: 不然有個核字 反核就要跳針了
SnakeO: 四樓是不是誤會了甚麼...核融合問題在高溫吧...10F 10/21 17:48
turbomons: 與其說美國任性 不如說他在猶豫要不要兩邊押寶11F 10/21 17:49
david1230: 維持2秒了,再努力個幾百年就可以更久了12F 10/21 17:51
Ryan23: 如何到達高溫?不就是要輸入極大能源??13F 10/21 17:52
wonder007: 點起來就不會熄了14F 10/21 17:54
lolpklol0975: 呵呵又在那邊 不可能 了15F 10/21 17:55
linfon00: MIT一定是看到台灣學生就可以做出來了 不想被教授坑錢了16F 10/21 17:57
wonder007: 應該是被台東尼史塔克嚇到了17F 10/21 17:58
amethystboy: 文組不要推文來秀下限18F 10/21 18:01
renu186667: 快請某Z去幫忙解決問題啊19F 10/21 18:01
SivLoMario: 百年前電話也被說不可能,都已經突破到輸出>輸入了,20F 10/21 18:08
SivLoMario: 拜託資訊更新一下好嗎
appledavid: 你對那些認為不可能的人有必要花時間去跟他們解釋?22F 10/21 18:12
ifay: 飯盒人士:我是豬我反核23F 10/21 18:16
eemail: 當然是要輸入極大能源呀 以為人家連加法都不會是在想什?24F 10/21 18:21
h321123aa: 某R,高溫不見得要高能,要看範圍啊,國中應該有教過吧25F 10/21 18:22

--
※ 看板: terievv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02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1樓 時間: 2016-10-23 09:34:43 (台灣)
  10-23 09:34 TW
···
太陽需要輸入極大能源嗎?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