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 ott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12-03 16:53:06
看板 movie
作者 wil891607 (~白蚓~)
標題 [普雷] 出埃及記:別讓上帝不開心
時間 Wed Dec  3 14:57:37 2014


網誌圖文版:http://wil891607.pixnet.net/blog/post/41802727
出埃及記:別讓上帝不開心,還有那些天地王者 @ 幼部屋 :: 痞客邦 PIXNET ::
[圖]
[圖]
[圖]
雷利史考特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比《諾亞方舟》多了些人味,與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同時減去許多的神話色彩,滿新鮮的。 個人不太喜歡聖經故事,亦沒有基督信仰。「出埃及記」的改編作品也只有看過《埃及王子 ...

 


雷利史考特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比《諾亞方舟》多了些人味,與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同時減去許多的神話色彩,滿新鮮的。

個人不太喜歡聖經故事,亦沒有基督信仰。「出埃及記」的改編作品也只有看過《埃及王
子》、《報應》和1956年《十誡》的一小段而已,談不上真正的了解。反正故事就是那樣
,被埃及皇族養大的摩西,被發現其實是希伯來後裔後,被情同手足的拉美西斯法老王放
逐邊疆,然後獲得神啟回到埃及,解放被奴役的希伯來人,回到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
而其中最具噱頭者,是用來「警告」拉美西斯的「十災」(血、蛙、虱、蠅、疫、疹、雹
、蝗、夜災、長子之死),以及摩西分開紅海率眾通過的橋段。好萊塢的大成本、優異的
技術水平,與熱愛大場面的雷利史考特,確實給予這些事件十分大器且駭人的面貌。然而
雷導所做的,並非如此而已。


一開始的宮廷戲,即建構出埃及政治決策的過程,以及摩西、拉美西斯,與父王賽提一世
之間的關係。當然方式很老梗,為什麼一定要用一場戰爭來講?《神鬼戰士》到《雷神索
爾》不是都用過好幾次?反正在這場戰爭當中,我們看到法老王賽提先占卜再出兵的迷信
行為,摩西不以為然的無神論態度,還有拉美西斯毫無反應,就只是個權貴的腦殘氣質。
事實上,這個拉美西斯讓我有點在看連勝文的錯覺。帶兵衝第一(老爸你看我好厲害!)
,結果被打趴(天啊!這就是預言說的事嗎?我被救了就能當國王了!),沒有戰術,也
不會打,要不是有摩西的完美救援,恐怕只能成為祭天的神豬。而這隻豬回到家後臉皮也
夠厚,叫史官寫下「有天地相助,我方能突圍獲勝」這種鬼才相信的言論。天地相助,你
弟幫你打仗幹活做那麼多事,不表示一下(表示什麼請自行想像),這對的起天地良心嗎


然後這位摩西也真愛老哥。平常宮裡就出雙入對陰魂不散,上了戰場還不停盯著老哥安危
。老爸叫老哥去視察礦坑奴隸,老哥不爽去(因為「任何一個將軍做這種工作都是屈辱!
」),摩西自己擔下來幫老哥出差,做的不亦樂乎。就算之後知道身世被放逐了,牧羊多
年回來當上希伯來領袖,看到上帝蹂躪埃及的慘況,還心痛的回去苦口婆心,苦勸拉美西
斯別讓上帝不開心。到了紅海兩人訣別,一起被海水吞噬。如此水乳交融的兄弟基情,真
可謂情比天堅海枯石爛,令人涕泣。


個人覺得很有趣的是三位王者的描述。拉美西斯是個昏君,只管享樂又愛面子,遇到問題
就用斷手斷腳抄家滅族來恐嚇別人,相當直線思考。危急時期大家都沒飯吃了,大臣們諫
言開放糧倉來拉攏人心,他竟然認為人民喝水就飽了,完全超越晉惠帝「何不食肉靡」的
境界。以個人享福為優先,置他人死生於度外。如此「別人孩子死不了」的心態,確實滿
符合臺灣許多政治世家、家族企業出身的權貴的寫照,也容易激起下層階級仇富革命的心
態。


摩西是個完美的仁君,個人認為有點墨家色彩的和平主義者。對,他很驍勇善戰,但他也
會運用謀略去以戰止戰。這點在他率眾燒糧草、斷民生,以埃及人民的需求向拉美西斯提
出訴求的方式可窺知一二。第一次見到身為奴隸的希伯來人,貴為王子的他亦傾向以理服
人,而非鞭斥壓迫。他討厭不義,認同奴隸人權,亦尊重女性(趕跑搶水的男人,把水井
還給女人),更會為了十災之中受苦受難的埃及人民,不顧凡人身份與上帝齟齬。領袖位
置上,不時內省自己是否做錯,是否辜負希伯來弟兄的期待,謙卑的身段與諸多美德,根
本是零負評零缺點超越寫實主義的聖人等級。不難發覺這是雷利史考特心目中的王者形象
,面對不公仍擇善固執的典範。


至於賽提一世,很高興約翰戴托羅收斂起《變形金鋼》的誇張演技,賦予這位老法老王保
守行事(依賴占卜,放任地方官吃裡扒外)卻是一介慈父的樣貌。他知道太子拉美西斯有
喜愛享樂主義,也信任沒有血緣關係的摩西的能力,進而對摩西有傳位之意。這也是摩西
在故事後半,對埃及仍有強烈歸屬感的原因。


可惜其他角色就單薄的可憐。雪歌妮薇佛的圖雅貴為拉美西斯之母,也是法老背後垂簾聽
政、恨不得除掉摩西的強勢太后,但大部份時間就是鏡頭帶到一下,做個很專業的表情而
已。約書亞一角也完全浪費亞倫保羅在《絕命毒師》的不羈氣息,只是個效忠摩西的無聊
副手。更別說班金斯利的嫩安,除了講古和挨打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回頭想想,出場角色這麼多,一個通俗商業片實在沒有義務去照顧每個角色的立體與否,
我也沒必要用這麼多力氣去罵劇本的漏洞,不如講些優點讓大家開心的好。

當摩西的牧羊生涯結束,受上帝指引要回去帶領希伯來人,他告誡兒子「永遠不要只說別
人想聽的話」,私以為這句話是全片的重點。說一個聖經故事固然有其宣教作用,但雷導
這部片也不是拍來討好教徒用的。最大的特色,這故事裡的上帝,居然以一個11歲小屁孩
的形象現身,而且老氣橫秋完全偏袒希伯來這方,著實相當人性化的有趣詮釋。顯然以摩
西斷民生、癱內政的戰術(或許可以用「佔領立法院」來類比)還太有禮貌了,上帝表示
閃開讓專業的來,直接降下十災搞得屍橫遍野民不聊生。原來最狠的鷹派是上帝,社運不
是請客吃飯那麼簡單而已。


自然,這個上帝有固執和殘忍的一面,卻也不是那麼不近人情。當祂帶著摩西去山洞裡刻
十誡,難得露出慈悲的一面,讚賞摩西直言不諱的個性。有時候跟你意見不同的人,才是
跟著你最長最久的人。並非質疑你的權威,而是要去思考更好的作法。結尾摩西和上帝透
過馬車帆布相視而笑,也是在傳達這個管理學理論。


此外,當摩西率眾成功渡過紅海,對著約書亞有感而發。四十萬人如果真的順利抵達應許
之地,那邊的居民會輕易讓出土地嗎?約書亞認為那塊地本來就是應得的,但摩西擔心有
人的地方就有戰爭。原本在埃及作為絕對少數的希伯來人,有了上帝(也可以說是「美帝
」)撐腰,到了以色列成為強勢多數時,恐怕也會造成生靈塗炭的慘劇。這是對以色列復
國主義的精彩反思,很開心能夠在這部片裡看到。


「永遠不要只說別人想聽的話。」說是別讓上帝不開心,但會讓上帝開心的又是什麼?又
,那個「上帝」真的是權威的不可質疑?還是一些人因為某些原因去形塑出來的?或許就
像開場的女祭司所言,「內臟不會說任何事,只能靠人去解讀」。面對信仰,不是迷信得
照單全收,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考,才會找到更深的信仰。


很難說我到底是喜歡還是討厭這部《出埃及記》。至少3D做的很舒服,奇觀場面也浩大的
很有娛樂性,看到「獻給弟弟東尼史考特」的字樣,整個感動到不行。這不是雷導最好看
的作品,但是蘊含在影片裡的那份濃烈情感與嶄新思維,也許我們都能在其中得到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35.20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vie/M.1417589861.A.C33.html
pauljet: 腐片(無誤)1F 12/03 15:10
happlesim: "看到上帝蹂躪埃及的慘況"是三小XDD?2F 12/03 15:36
pantani: 所以這部的上帝不是摩根費里曼演的?3F 12/03 15:57
StupidGaGa: 所以,摩根費里曼還是演黑人嗎?4F 12/03 16:07
speed2: 你先搞懂上帝的權威之後 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了5F 12/03 16:22
speed2: 再者 建議你去看舊約聖經"出埃及記"就明白為何要出埃及 XD

--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99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