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dino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4-09-09 03:23:13
看板 historia
作者 kau76901 (KAU)
標題 [觀點]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解說(12美國篇)
時間 Sun Sep  7 17:51:50 2014


懶人包:中東勢力關係整合解說(12-美國篇)
【美利堅合眾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遍及全球)(基督教為主)

美國並不是中東國家。嗯?就講完了啊,到底還能講些什麼呢?就算是以科普為主,在這
個世界上不曾聽過美國這個國家的人應該是很稀罕的吧。那究竟為什麼,要把美國這個並
不位於中東的國家列進這個中東勢力懶人包呢?也許最大的原因是,如今的美國是對中東
局勢影響力最大的外來勢力。


但美國這種強大的影響力也並不是一朝一夕可及的,單以中東這個區域來講,甚至可以說
美國的起步相當地晚,落後於大部份其他世界強權數十年。同時,美國也繼承了許多列強
在中東地區的格局,並與其他列強的勢力有所衝突和對抗…而本篇主要講解的,將不會是
美國這個國家的歷史,而是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變遷。


自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其國土由東部十三州開始不斷經過西部拓荒運動而西擴,到了19
世紀末終於將領土擴張至太平洋。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在戰爭期間為了快速運輸士兵
而建造的鐵路將廣大的美洲東西兩岸連結在一起,巴拿馬運河的建成使美國軍艦、商船得
以自由來往太平洋與大西洋,這個勃興的新銳強權正蓄勢待發踏上往全球的征途。


然而,這個時代的美國儘管正在從自掃門前雪的門羅主義轉向帝國主義,但很快美國人就
發現地球上大多數的土地已經被人捷足先登了。與美國同樣是後發國的德國也困於這個問
題,因為無法取得殖民地而跟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爆發了戰爭,而在一次大戰中遭到悲慘
的擊敗。


因此,美國意識到使用武力強佔殖民地,正面挑戰英法強權並非明智的行為。相反的,美
國應該在英法作黑臉威逼落後國家割地賠款時,扮演和事佬的白臉角色,以”各國利益一
致”的門戶開放原則,成為後進國利益的代言人以贏得國際的支持。世界各個弱小落後國
家如中國,後進國家如日本,乃至於中東世界的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他們得到美國在外
交上的支持,得以免受英法不平等條約的單邊受惠貿易壓榨,而且能向美國借貸大筆貸款
,透過美商外資的投資建設發展起本國的工業。


美國的投資、貸款當然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美國也從這樣的關係中得到他的經濟利
益,但是對那些後進國來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缺乏常備軍隊的美國並不構成實質的
威脅。比起能夠輕易派出十萬、二十萬遠征軍來懲罰不聽話國家的老列強英國來說,承平
時代只有四、五萬軍隊的美國光是防衛自己的本土都作不到,根本不可能把遠征軍派到地
球的另一邊去佔領另一個國家。可以說,後進國跟英法這種老牌列強合作是對自己有利亦
有威脅的雙刃劍,但是跟美國這種新興列強合作則是有百利而無害的好生意。


在1920~30年代,英國殼牌(SHELL)石油公司、法國石油(CFP,今天的道達爾)等老牌
企業幾乎完全壟斷了中東地區的石油生產,即使石油的價值隨著飛機、汽車、船隻的增加
而水漲船高,但是英帝國卻在其勢力範圍的中東地區以極低的價格收購,產油國如伊拉克
本地的政府、百姓是得不到利益的。


而當時美國雖然有標準石油公司(現代的雪佛龍)這種石油財團,但主要採掘的是以美國
德州、加州本地的國產油為主,對豐富的中東石油資源是看得到吃不到,缺乏切入的踏腳
板。於是美國一方面嘗試投資沙烏地阿拉伯這種當時還沒挖到石油的未開發處女地,並以
比較有利於產油國在地人的合約來吸引合作對象,同時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反對英法的殖
民帝國擴張政策,聲稱各國民族應該自決,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像這樣的新興國越
多,美國才有作生意的機會而又不致於跟英法老列強開戰搶地盤。


二次大戰則將這種被動的局勢一口氣顛覆翻盤。美國打垮了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同時又
繼承了英、法兩殖民列強國勢衰弱留下的權力真空,成為與蘇聯並立的全球兩大超強之一
…但是,1950年代,當時美國人自己並未認識到這個事實。二次大戰的結束被美國人認為
是”消滅一切戰爭的戰爭”,數百萬軍隊復員解散回家,上百艘航空母艦報廢拆毀或作了
魚礁,美國政治家相信未來會是數十年的和平,而非突如其來到來的冷戰。


就算是在國共內戰、韓戰與東西德分治之後,美蘇關係開始緊張,美國直到1950年代也都
尚未對中東局勢作過什麼重大的影響,可以說美國沿用了數十年來一貫的經濟投資方式來
增強對中東的影響力不曾改變。美國當時認為英國法國重返殖民地的努力,如派兵進駐埃
及或是越南,乃至於嘗試扶植以色列建國這些都是一些不肯放棄舊日輝煌的小動作而嗤之
以鼻,並沒有認識到這些地區新興政權的左傾化、國際主義化與共產化色彩,因此在1956
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即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決定支持埃及,譴責英、法、以色列。


蘇伊士運河危機事件可以說是一次關鍵性的轉折,美國的行動從此永遠地改變了中東局勢
。英、法兩國驚訝於美國與他不站在同一陣線,也察覺到自己其實如果在美國不支持的條
件下根本沒那個實力再玩殖民帝國主義這一套把戲,英法兩國的退兵讓全世界認知為美國
從此取代了英法在中東的國際地位。讓美國料想不到的是,納瑟爾食髓知味,認為他既然
可以聯美制英法,就可以再用同樣的手法聯蘇制美…英國基於經濟上的依賴被迫向美國委
曲求全,而法國從此之後不再信任美國及北約,開始推動獨自路線的戴高樂主義。


埃及在蘇伊士危機後憑著納瑟爾的威望開始鼓吹泛阿拉伯主義,中東國家陸續推翻王政建
立共和國,如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家採用了紅、黑、白色基調的三色旗以表示阿拉
伯連合,他們的國旗也因此都長的很相像就是這個原因。對於蘇聯而言這是一個將影響力
介入阿拉伯世界的大好機會,於是大力援助這些國家,包括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事顧
問等,使得美國大為緊張,擔憂蘇伊士運河這樣的貿易、戰略要衝陷入蘇聯掌控的威脅,
而於1950年代後期開始積極的介入中東政治扶植親美國家。到此為止,可以說美國繼承了
英國19世紀與俄國的中東大博奕格局,成為美國與蘇聯在全世界進行的冷戰架構其中一幕
舞台。


1960年代當時由於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同屬泛阿拉伯主義陣營,他們都親蘇、反美且跟
以色列作戰,所以美國的中東政策是加強扶植這些泛阿拉伯國家的敵人───包括伊拉克
的死敵伊朗,敘利亞的敵人土耳其,埃及的敵人以色列,來防堵親蘇勢力的擴張。但是親
美的中東國家也並不是鐵板一塊,畢竟只要是阿拉伯人大概都不會喜歡猶太人的以色列,
也不會喜歡波斯人的伊朗,與土耳其人這曾經的壓迫者。


同時美國對這些國家的經濟、軍事援助也在改變其生活模式,刺激這些親美中東國家的價
值觀迅速走向西化,而在國內產生改革派、保守派的矛盾衝突使政局動蕩不安。美國擔憂
親美現政權的垮台或倒向蘇聯,於是給予其政府高官大量賄賂資助收買,使現政權越來越
腐敗墮落,從而更加引起了當地民眾的不滿。


1970年代可以說美國的中東政策面臨到一次翻天覆地的大轉向,反以色列聯合由於以埃達
成和談而崩潰,泛阿拉伯主義的熱情退燒,伊朗革命導致親美的巴勒維王朝垮台與什葉派
激進勢力的抬頭…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決定支持伊拉克來對抗伊朗荷梅尼政權,支
持遜尼派瓦哈比宗的基地組織,消耗蘇聯在阿富汗的佔領軍以拖垮其國力。


這一著棋是極為高妙的策略,蘇聯在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中陷入彷彿美國在越戰一般的泥沼
,國力、經濟力消耗殆盡。然而,在這對抗蘇聯的過程中壯大的基地組織後來則發動了對
美國的恐怖攻擊,以及形成了對中東影響甚大的ISIS組織,這都是當初無法預料的發展。

1980年代美蘇關係改善,美國中東政策上的重點逐漸轉移到以色列周邊如黎巴嫩、巴勒斯
坦的問題,蘇聯已經無力再像過去一樣提供給PLO源源不絕的支援,喪失武力對抗後援的
巴勒斯坦民族運動只能轉向街頭抗爭。而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後,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透
過血祭伊拉克這個祭品,更顯示了美國壓倒性的軍事實力與世界唯一超強的單極霸權成形
,中東諸國就算不願意,對美國的關係也只能更加依賴。


2001年的911事件後,美國先後派兵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在為期十年的所謂反恐戰爭期
間,消耗了莫大的精力與蓋達組織對抗。但是美國扶植的兩個新政府均不得人心,軍閥割
據不聽政府號令的情形嚴重,如果真要說美國在中東出兵是為了石油之類的陰謀論,那美
國一年要付出的額外七千億美金軍事開支也是伊拉克全國石油收入的20倍以上,更別說一
滴油都擠不出來的阿富汗,可謂得不償失。


2008年上台執政至今的美國歐巴馬政權則困於經濟、財政上的壓力,希望急於結束在中東
的戰事撤軍,而草率地開出了從伊拉克撤兵之競選支票,在現政權尚未穩固之際就決定退
出伊拉克,其結果是使得已經元氣大傷的蓋達伊拉克分部死灰復燃,捲土重來後成為現今
的ISIS。


在講完了美國在中東扮演的角色後,我們順帶來看一下世界其他主要國家與中東間的關係


【俄羅斯聯邦】(活動區域/勢力範圍:歐亞大陸)(東正教為主)

俄羅斯對中東地區的進出相當的早。於18世紀葉卡傑琳娜女帝在位時,俄國便向西伯利亞
、遠東、阿拉斯加大舉擴張領土,並沿途南行伸展他們在高加索、中亞、新疆、蒙古、滿
州等地區的影響力。


俄羅斯南下的最主要動機是獲得溫暖且不會被封鎖的不凍港,由於聖彼得堡出海的波羅的
海容易受到英國、普魯士的封鎖,而克里米亞半島上塞瓦斯托普出海的黑海則容易被土耳
其封鎖,因此這些地方都不是最理想的海港地點。於是,18~19世紀間沙俄諸帝奉行此一
南進政策,逐步吞滅了許多自成吉思汗的時代以來殘留的蒙古系中亞汗國,大大地擴張了
俄羅斯的領土與勢力範圍。


但是俄羅斯的行動激起了海上殖民帝國的英國警覺,擔憂這個已經稱霸歐亞大陸的陸權強
國也成為海上強權,因此英國開始有計畫的在各地布下障礙阻止俄羅斯的南進運動。例如
面對沙俄勢力進入新疆,英國以介入西藏作為回應。當沙俄併吞了希瓦汗國,英國則決定
派兵進攻阿富汗。當俄羅斯佔領了伊朗北部,英國就派軍進駐伊朗南部。這一連串的較勁
被稱之為GREAT GAME,也就是國際政治上通稱的”大博奕”。英俄兩強有如在下西洋棋一
樣,以地球為棋盤展開了以數百上千公里的國界為賭注的對局。


這場大博奕的戰線遠至太平洋與黑海間,日俄戰爭與克里米亞戰爭等大多數19世紀戰爭,
都是這種英俄地緣政治戰略對抗的產物。但是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沙俄逐漸感到與世界首
強英國對抗的不利,而且又感受到德皇威廉二世對俄羅斯的敵視由於巴爾幹與外西凡尼亞
問題而日漸加深;英國也基於有德國這個共通的敵人而需要拉攏法國、俄國的考量,而在
1907年簽署了英法俄三國協約,成立了軍事互助的聯盟協約國,以對抗德奧義的同盟國。
三國協約結成算是暫時使英俄對中東的地盤爭奪告一段落,但也只不過是有了共通敵人的
中場休息而已。1917年共產黨推翻沙皇,蘇聯的建國使資本主義的英法美視共產蘇聯為敵
人而展開了圍堵,英國為了控制高加索的巴庫油田扶植亞美尼亞民主政府,蘇聯則武力入
侵亞美尼亞將之消滅建立了社會主義的亞美尼亞共黨政府;同時在蘇聯支援下阿富汗開始
對英國發起聖戰,英國派兵入侵阿富汗反擊,英蘇之間的外交關係於是達到最糟的谷底。

大體上來說,1920~40年代之間的蘇聯中東政策也就僅只於固守沙俄時代勢力範圍的方針
,並沒有很積極的進行革命輸出或著擴張的動作。1941年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歷
史再度重演,英俄兩國再度為了對付德國這個共同敵人而放下大博奕賽局…但同樣的,這
只不過是第二回合結束而第三回合敲響前的休息時間。1945年二戰還沒結束,蘇聯就開始
往中亞阿富汗、伊朗方向增兵,這遭到了英美的強烈反對並挑起了冷戰時代的大博奕新回
合。


在伊朗、阿富汗方面的棋子都遭英美阻截之後,蘇聯將目光轉向了巴勒斯坦周邊。蘇聯意
識到猶太人的建國將會在中東世界造成劇烈的政治洗牌,而且也對於跟猶太人國家建立社
會主義的聯盟感到頗有興趣,於是在巴勒斯坦分治、以色列建國的聯合國議決上,難得志
同道合的與美國一起投了贊成票。蘇聯沒有預料到的是新生的以色列極端親英法同時遭到
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群起反對,於是蘇聯很迅速的更換了自己的立場改為支持泛阿拉伯民族
主義,看在蘇聯共黨的視角裡,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與英法外資的國有化政策是”
社會主義的”,而泛阿拉伯運動則是”國際主義的”,不管事實是不是如此總之蘇聯很一
廂情願的相信挺埃及、敘利亞與伊拉克這些新建立的中東共和國家,就是擴張共產主義的
勢力範圍與英美西方國家陣營對抗。


蘇聯大量的供應了這些阿拉伯新興國家先進且大量的武器裝備,提供軍事顧問並出公費支
援阿拉伯軍官到蘇俄留學受訓,例如最先進的夜視紅外線,反艦飛彈,噴射機與T-55坦克
…但是,蘇聯卻很失望的發現這些阿拉伯國家在面對以色列時總吃敗仗,而蘇聯不管再怎
麼對阿拉伯諸國給予大量軍援,美國總有辦法給的比蘇聯更多更好。更要命的是,這些拿
了蘇聯如此之多援助的阿拉伯國家事實上並沒有轉向共產主義───他們反英美、反西方
,但並不代表他們就願意接受左派的社會主義政治哲學。汎阿拉伯主義很快退燒喪失號召
力,這些阿拉伯新興共和國的領袖多半是視國家為個人私有物的獨裁者,對於華約盟友的
行動毫無關心,拿著蘇聯製的武器朝同樣是”阿拉伯兄弟”的鄰國相互開火,只為了爭奪
國境線附近一兩座水井的使用權。


1973年開始,因為以埃停火,埃及放棄親蘇政策而與美國、以色列修好,蘇聯喪失了在中
東世界的著力點,將注意力轉移到阿富汗方面另起爐灶。阿富汗當時發生了推翻王政的革
命並組成了一個親社會主義的共和國政府,於是蘇聯開始對阿富汗政府提供軍事與經濟的
現代化援助。但蘇聯對於阿富汗共和國貪污腐敗又無能的新政權逐漸感到失望,於是採取
了揠苗助長的急進謀略,於1978年發動政變推翻了阿富汗政府並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阿富
汗民主共和國。此一粗糙的手法任誰都看得出陰謀,很快引起中東世界諸國對蘇聯的強烈
不信任,接下來美國、中國支援的回教反抗軍開始聚集到阿富汗對蘇聯佔領軍發動對蘇聯
共黨無神論者的”聖戰”,而1979年伊朗革命爆發後,阿富汗的聖戰組織更得到了沙烏地
阿拉伯遜尼派的支援而更加壯大。


為期10年的阿富汗戰爭使蘇聯軍死傷慘重,戰費債台高築而濱臨崩潰邊緣,而蘇聯也從
1960年代在中東世界扮演的”反美帝主義之解放者”形象,變成1980年代中東人眼中的”
邪惡紅色帝國、無神論教敵”狀態,俄羅斯從此成為了遜尼派瓦哈比宗聖戰士眼中的惡魔
國度。此後蘇聯崩潰、葉爾欽時代的俄羅斯又長期經濟低迷,許多中亞、高加索地區南部
的伊斯蘭教徒居多地區如車臣決定趁機驅逐境內的俄羅斯人實施種族淨化,趁亂宣布獨立
。破產的俄羅斯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坦克沒有油料飛機沒有飛行員;而車臣獨立份子卻有
伊斯蘭教聖戰份子的支援和經驗交流,於是俄羅斯付出慘重傷亡仍無法將車臣叛軍消滅,
只得默認車臣獨立,是為第一次車臣戰爭。


但從1999年起,受葉爾欽總統提拔成為接班人的年輕新銳總理普丁決定以武力手段解決車
臣問題,於是派兵進入車臣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車臣共和國被俄軍消滅垮台,其殘部在
車臣反抗軍領袖巴薩耶夫指揮下轉入地下發動游擊戰,並策劃了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事件
、2004年的別斯蘭小學爆破事件。這些死傷慘重的恐怖攻擊使國際震驚,俄羅斯人的民族
情緒更加凝聚,普丁獲得了莫大的支持率背書來鐵腕鎮壓中亞地區的少數民族和穆斯林。
同時宛如前兩次因為德國導致英俄放下大博奕的歷史重演一般,俄羅斯也搭上了美國反恐
戰爭的順風車,普丁成功說服了美國總統小布希同意”俄羅斯也是對付回教極端勢力的盟
友”,贏得了美國的外交支持修補美俄關係,且將俄羅斯鎮壓國內的車臣分離運動獲取了
正當大義名份。


…但就好比每一次中場休息結束後,俄羅斯與西方諸國都必然在中東、中亞問題上產生矛
盾的歷史一樣;在反恐戰爭畫上句點,美國開始逐步由伊拉克、阿富汗撤軍的歐巴馬政權
時代,美國暫時少了穆斯林聖戰士這個死對頭,俄羅斯與歐美西方國家的衝突再度浮上檯
面,喬治亞戰爭、克里米亞與東烏克蘭衝突,當俄羅斯逐漸隨著這波東歐紛亂成為北約歐
美各國眼中的頭號敵人時,普丁再度重施故技,指稱ISIS是現在全世界最大的公敵,美俄
應當放下對於敘利亞政府的偏見,組織一個對回教基本教義派的聯合陣線將之圍堵殲滅在
搖籃中。


誠然,塑造一個新的靶子給歐美打或許可以為經濟基盤尚不穩固的俄羅斯,在成為”俄國
威脅論”的受害者前再爭取另一個十年的休養生息機會。不過論俄羅斯本身來說,面對國
內越益嚴重的民族衝突、宗教衝突問題,一個可能成為國內反抗軍靠山之強大的中東激進
宗教政權也是對他不會有任何好處的,因此必將ISIS除之而後快。


【聯合王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遍及全球)(英國國教為主)

英國是與俄羅斯進行了長年的大博奕棋局的對手,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幾乎每一個中東國
家的近代史背後也都有英國操盤過的痕跡,以巴問題、印巴問題之類的糾紛多半也是英國
人沒搞定(或刻意搞不定)留下來的爛攤子遺禍後世。前面幾篇已經解釋過了英俄大博奕
到美蘇大博奕的時局變遷就不再多說,英國即使在二次大戰之後國力衰竭,不得不將直接
的軍事影響力撤出中東,但是它間接的經濟、文化與外交影響力,即軟實力卻仍然深扎中
東世界。


大多數中東國家的軍事制度都是效仿了當年的殖民主英國軍制,使用著英國式的軍裝、階
級與口令操法,其政府組織、法令規章也基本沿襲英制。幾乎每一位阿拉伯王公貴族,印
度與巴基斯坦的政治家,中東軍隊的將領都是留英歸國,這些中東國家的將領、政治人物
甚至國家領導人對英國抱持著親切感,甚至是英國派駐這些國家的使節可能就是這些大人
物在劍橋與牛津乃至桑赫斯特的同學師長。比方說卡達的歷代埃米爾都是留學英國,敘利
亞的現任總統小阿薩德是留學英國,杜拜酋長兼現任阿聯酋副首長也是留學英國…因為族
繁不及備載所以就不一一舉例,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由於英國放手讓中東諸國獨立的
殖民地放任政策,所以這些英國的前殖民地直到今天都還是與殖民母國的英國保持著深厚
關係,乃至於有些還是大英國協的成員。直至今日,英荷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仍然是世界
第二大的石化工業集團,在中東的市佔率則是第一,世界前五的石油公司中有兩家是英國
的。


但是英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後選擇與美國親善,而不是像法國那樣自立自強,從此之後一
定程度上依賴著美國的軍事武力為英國資本在中東鋪路的結果,是使英國與美國的國家利
益結為共同體,因此有許多仗不得不打,許多時候就算英國什麼事也沒作,他也會被理所
當然的視為”美帝國主義同路人”而遭到攻擊。地小人寡的英國不似美國那樣資本雄厚,
也導致它較容易在受到外在壓力時屈服轉換政策,例如美國敢冒著被OPEC制裁提高油價的
後果也敢堅持軍援以色列,而英國則承受不起這種打擊所以急忙拋棄了以色列這個自己一
手扶起來的小老弟,裝作沒事一樣的站到阿拉伯人那邊去。


儘管如此,容易轉變立場這點也就意味著對阿拉伯諸國而言,英國是個比美國好商量好講
話的對象,而英國也由於累積大量對中東問題的研究,長年經營中東的人脈網路,所以比
美國要更能瞭解掌握中東的複雜政局。但這不改英國性格很混球的事實。


【法蘭西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遍及全球)(基督教/天主教)

法國人對中東的熱情可以說是拿破崙帶起來的熱潮,自從這位英雄遠征埃及金字塔獲勝,
掀起了一波”埃及熱”的研究風潮,大批法國科學家、藝術家、軍人與技術者前往中東世
界,他們的野心逐漸從考古、觀光膨脹到完全征服控制,19世紀的法國於是將攫取海外殖
民地作為國策,不願落於英國人後的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話雖如此…但是好地方都被
英國佔走了,法國又缺乏一支夠強的海軍能夠常駐印度洋方面,所以法國在中東除了控制
紅海出口的戰略要地吉布地以外,法國經營的重心還是比較擺在地中海岸的北非、敘利亞
、黎巴嫩這部份。除此之外,法國人卓越的工程技術、領先奇拔的創意也使他們即使是在
英國的勢力範圍內也能憑空創造出龐大的商機。例如說蘇伊士運河的建造,不但徹底改寫
了海運路線與世界地圖,更使英國不得不與法國合股的方式來共享運河所有權,從此形成
英法兩國共建殖民帝國的協作體制。


然而,也是因為如此,追求榮譽的法國與追求利益的英國在殖民地經營的方針上從一開始
就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相對於英國委任總督府與當地菁英後就啥都不管的自由放任殖民
地政策,法國人強迫殖民地的居民”開化”、”法語化”的同化政策不但造成更多開銷,
而且也更激起當地人的不滿和憤怒。當英國人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決定瀟灑離別不帶走一
片雲彩之際,已經為殖民地付出大量心血的法國人卻沒辦法這麼拿得起放得下。對法國人
而言,殖民地是一種國威榮耀更甚於利益得失。


美國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給法國背叛的一巴掌”對法國人而言是極大的精神衝擊,法國
總統戴高樂從此不再信任美國、與美國控制的北約,決心自立自強走上不同於美蘇冷戰格
局的第三條路,這就是戴高樂主義政策。法國人決心發展強大且不依賴美國援助的國產軍
備,包括核能潛艇、氫彈與彈道飛彈,用來武裝一支自己的遠征軍控制他在地中海的殖民
地如阿爾及利亞,並藉由核武的威懾力而使法國擁有在國際政治上跟美蘇兩大超強叫板的
發言權。對於中東世界對抗美、蘇兩國的勢力並苦惱於怎麼選邊站的各國政治人物來說,
戴高樂這麼中二…呃,帥氣的行為,真的是酷斃了,戴高樂主義成為中東諸國效法學習的
對象,法國因此意外的在被埃及逐出蘇伊士運河後,幾年之內就以頗受歡迎的姿態回到了
中東世界。


法國人會受中東歡迎除了他們敢於同美蘇超強大小聲的高姿態以外,更重要的是法國人作
生意沒原則。法國可以對以色列賣戰車,又對埃及賣反戰車飛彈;賣給沙烏地阿拉伯戰機
,又賣給伊拉克防空飛彈。不同於美、蘇通常會要求對方選邊站表明政治立場再軍援的作
法,法國人搞軍售不太過問政治立場,只要有錢就什麼都敢賣,甚至是核子武器───伊
拉克被以色列空襲炸掉的核反應爐就是由法國所承包建造,儘管法國人聲稱這是和平用途
。甚至是最近法國人在歐洲面對俄烏衝突時,仍堅持履約把俄國訂造的軍艦賣出去。對於
中東國家而言,如果你討厭美國人,又不想買到落後時代30年的三手俄製淘汰裝備,而且
急需現貨增強自己的軍事籌碼,那法國奸…朋友會是最理想的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活動區域/勢力範圍:亞太地區)(無特定宗教)

早從清末開始,當中國還無人意識到時,中國就已經被捲入了英俄大博奕的棋局中,既是
作為棋盤也被作為棋子。俄羅斯對於分離新疆的努力下足苦心,在1930年代,蒙古、新疆
事實上已經從國民政府手中被分離出來,若非新疆王盛世才在二戰期間最終倒向國民政府
,很可能今日的新疆地區會如同蒙古共和國一樣成為蘇聯扶立的獨立衛星國家。即使後來
共產中國建國後與蘇聯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時期,但是從韓戰爆發而蘇聯不直接參戰的那
一瞬間起,中蘇兩國之間就種下了猜忌的種子。其後史達林死後赫魯雪夫發起了反史達林
運動,擔憂個人崇拜路線遭到否定的毛澤東於是指稱蘇聯去史達林化是為”蘇修主義”,
使中蘇兩個共產主義頭號大國關係陷入冰點。基本上中共自韓戰以後大多數的衝突、戰爭
,包括中越戰爭、珍寶島衝突,乃至於國內的紅衛兵、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可以說其
動機都是”消滅內外的蘇聯影響力”為著眼點而實施的政策。


當美國決定拋棄台灣、對中國建交之際,就決定了中國在新的大博奕賽局裡扮演的角色─
──新的一枚反俄國棋子,同時也是一位新玩家。中國支持著巴基斯坦來對抗印度,同時
透過打擊越南來防範蘇聯勢力在中南半島的擴張,並為了牽制蘇聯的腳步而大力支援了在
阿富汗的反蘇聯游擊武裝,其中亦包括了不少維吾爾人聖戰士與中國製的五六衝鋒槍。中
國的軍火工業嘗試與蘇聯競爭市場,輸出比蘇聯更低端廉價的裝備,並打著不干涉內政問
題的旗號支援中東諸國,成功地排除了一定程度的蘇聯影響力並確保了市場跟勢力範圍。

蘇聯崩潰之後,貧窮而軟弱的新生俄羅斯對中國不再構成威脅,中國更擔憂的是當自己處
於坐二望一的位置之後,”中國威脅論”是否會使美國掉轉槍口朝向自己,因此不斷高呼
著”和平掘起”的口號嘗試安撫其他國家的不安感;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面對高速的經濟發
展,而新疆地區的民族衝突由於大量漢人移民的遷入而越益加劇,中國決定以打擊東突厥
斯坦恐怖份子的名目,加入到國際反恐戰爭的班車上,暫時得以作為美國的盟友避免被美
國當成戰略假想敵實行圍堵,與俄羅斯一樣避開了浪頭多掙了幾年光陰。


然而,總的來說中國的意識形態與政治體制仍然與大多數中東國家格格不入。共產主義的
無神論中國和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傳統國家難以溝通,就算避談政治問題,中國鎮壓維吾爾
穆斯林,而沙烏地阿拉伯輸出神學生到新疆形成聖戰組織,土耳其則輸出泛突厥斯坦主義
者鼓動維吾爾獨立,這些根本上的矛盾仍導致中國在中東缺乏可靠的盟友作踏腳板,也很
難排除掉在地的美、俄傳統勢力取而代之。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會買中國武器、請中國
顧問的中東國家如巴基斯坦或伊朗,他們主要的動機並不是因為”覺得中國值得交往”,
而是”俄羅斯不可信任”、”美國很危險”、”中國雖然惹人厭但是他沒有那個實力繞過
半個地球來欺負我”如此透過刪去法推論得出的理所當然選項而已。就像為什麼冷戰時代
阿爾巴尼亞結交中國一樣,蘇聯可以威脅到他,但中國明顯不可能拿他有什麼辦法可言。

不管怎麼說,中國在中東地區仍然只是過客,它的勢力範圍距離中東相當的遠,而且在可
見的未來短期內也沒那個投射力量到中東的能力或意願。相對於在非洲地區採取大膽的戰
略以確保勢力範圍,中國在中東的經營腳步仍然保守而謹慎。對中國而言,在中東政治問
題上保持與美國一致的立場,更有助益於使美國默認中國的維吾爾問題處理方式,同時中
國也不必自己冒險火中取粟,而能讓中國資本跟隨著美國大兵的腳步安全地進入中東。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99.4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410083513.A.0F3.html
chenglap: 其實中東跟東亞的關係, 跟臺俄關係一樣詭異.1F 09/07 18:11
xxxer: 法國總是有人超沒原則的www, 不管是他們看英國革命、美國獨2F 09/07 18:26
xxxer: 立、直到現在又不跟著美國軍事行動,超自由派的XD
kau76901: 台俄關係的話,我會想起明星咖啡館和蔣方良。4F 09/07 18:50
youtien: 法國佬的原則就是無原則;英國佬的搞定就是搞到不能定。5F 09/07 19:55
wmke: 大博弈的部分看的好有興趣,有沒有版友能推薦書?6F 09/07 20:05
youtien: 季辛吉《大外交》,他最嚮往這種遊戲,而且他真上場玩了.7F 09/07 21:15
zeumax: 法國:什麼叫沒原則!我是有8F 09/07 21:41
zeumax: 自己的個性!
wladimir: 以色列很多猶太人來自俄羅斯,1990年代移民以色列的俄國10F 09/07 22:18
wladimir: 猶太人上百萬了,因此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關係不會差
jimmy5680: 推推,不過這樣看來列強幾乎都沒有原則XD12F 09/07 23:00
EPA5566: 法國一方與中搶先建交 又一方賣臺拉法葉艦跟幻象...13F 09/07 23:43
chenglap: 就像銀行一方面接受你抵押房產, 一方面借錢給你買樓.14F 09/08 00:06
lch2011: 可以出資弄成像臺灣吧那樣的動畫嗎?美少女學園風人設也o15F 09/08 00:41
chenglap: 弄動畫這麼昂貴.16F 09/08 00:51
emptie: 第一段看完有笑有推17F 09/08 01:41
lch2011: 群眾集資 lol18F 09/08 02:08
higger: 台灣當時接受美援...美國到底是怎麼回本的??19F 09/08 06:54
bilice: 回HIGGER,台灣的美援對美國是小CASE,別國拿多太多了。20F 09/08 09:24
bilice: 回原PO,越南是說要獨立自主世界第三,怎成蘇聯勢力範圍?
chenglap: 美國佔了地球消費力的 40%, 以及擁有全球最大的海軍22F 09/08 11:24
chenglap: 去到全球帝國這樣巨大的事業, 價值是無限的.
hgt: 世界第三不是越南在1979年前的狂語嗎?24F 09/08 12:30
Shawn504: 原PO根本強者阿...感謝花費心思分享!!!25F 09/08 14:35
Athenas1: 感覺美國行十步錯8步26F 09/08 14:43
youtien: 美國的政體註定他們走三步一定要錯兩步。27F 09/08 14:48
lch2011: 政體相關性有那麼高嗎?28F 09/08 15:44
oldTim: 走三步錯兩步意思是前朝遺毒,永遠只有當政的一步正確?XD29F 09/08 16:46
articlebear: 推30F 09/08 21:38
iiooiioou: 美國不管怎麼走,都會有人放砲說走錯了31F 09/09 00:11
diablo81321: 因為美國以民主政體而言算是先行者32F 09/09 00:12
iiooiioou: 但是專制國家就是怎麼走,都沒多少人敢大聲說錯了33F 09/09 00:12
iiooiioou: 相對而言,民主政府的作法其實也不算那麼糟.......
diablo81321: 雖然不是第一個但卻是領頭羊 必然試誤會多些35F 09/09 00:12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099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