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dinos.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2-08-29 21:12:33
看板 Warfare
作者 qilai (左是一種心智缺陷)
標題 [分享] 世界大屠殺 第四章 全球滑鐵盧(1)
時間 Sun Aug 26 18:50:11 2012


按:由於種種原因,本文第四章以後內容不慎佚失;現在重貼一次。

============================================

第四章 全球滑鐵盧
一 瓜達卡納爾島
 第三帝國的鼎盛時期
 太平洋戰區
 海軍上將金
 日本的戰爭目標
 美國的戰爭目標
 初次喋血
 一九四二年八月到一九四三年二月的陸上作戰
 海上作戰


一 瓜達卡納爾島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沒有一個德國人會聽到這個月份而不渾身戰慄。

  在那個不祥的月份裏,我們短暫的絕對統治遭受到同時發生的四場災難:兩場在北非
,一場在俄國,一場在南太平洋。英國人十月下旬開始的阿拉曼攻勢於十一月二日把隆美
爾的非洲兵團擠出埃及,一去不復返。十一月八日,英國人和美國人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
亞登陸。從十三日到十六日,瓜達卡納爾的戰局逆轉。十一月十九日,蘇維埃的大股兵力
突破斯大林格勒戰線,開始把我們的第六軍切斷。


  歷史學家都趨向於略而不提這四管齊下的打擊在時間上的可怕一致。我們德國作家們
高談闊論的是斯大林格勒,對地中海大都一筆帶過,而對太平洋則緘口不言。在共產黨的
偽史學家筆下,似乎當時只是斯大林格勒在打仗。溫斯頓‧邱吉爾所寫的阿拉曼是教課書
裏面的一次小戰役,《租借法案》的物資供應使英國人佔有一面倒的優勢,決定了戰場上
的勝負。美國著作家強調他們在法屬北非輕鬆愉快的進軍,而莫名其妙地不把瓜達卡納爾
這一場美國的最佳戰役放在眼裏。


  全球滑鐵盧事實上是我們的戰爭努力在遍及全球的範圍上遭遇的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
、烈焰騰騰的逆轉——在海洋上、在沙漠裏、在海灘上、在叢林裏、在城市的街巷中、在
熱帶海島上、在漫天風雪中。我們德國人全都把靈魂交托給那個要征服全世界的冒險家希
特勒,他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喪失了主動權,從此便一蹶不振。在那以後,他便陷於四面
楚歌的境地,不再是為了世界帝國,而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腦袋而戰了。


  從軍事上說,甚至到了那個時候,局勢也沒達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只要我們採取正確
的軍事戰術,事實上我們當時也有一批傑出的戰術家。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撤
出高加索的典範戰鬥撤退必將名垂青史,堪與色諾芬向黑海的進軍媲美。但是身為軍事首
腦的希特勒卻只能蠢豬似地錯上加錯。由於沒有任何人能夠把他對武裝部隊的高壓鉗制稍
加鬆緩,日耳曼民族便被他拖著一起走上了絕路。



第三帝國的鼎盛時期

  要知道希特勒在垮臺之前何等狂妄自大,有必要對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以前的德國形勢
稍作勾畫。

  對於現今的德國讀者,這是一件難事。我們已經成了一個膽小怕事的民族,對於我們
強大的、然而卻是浮士德式的過去感到羞愧。我們戰敗的、幅員大減的祖國橫遭肢解。布
爾什維主義挾制了它的一半;另外一半則向美元打躬作揖。我們的經濟活力已經復甦,但
是我們在世界事務中的地位仍屬曖昧不明。短短十二年間納粹的錯誤和罪行已經使幾個世
紀的光輝記錄黯然失色。


  但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我們仍一帆風順。東線德軍恰似離弦之箭,攻勢淩厲。我們強
攻了塞瓦斯托波爾,掃清了刻赤半島的敵軍,然後兵分兩路大舉突入蘇聯南部腹地:一路
越過頓河直趨伏爾加河,另一路則馳向南方的高加索油田。斯大林的軍隊在我們面前處處
向後退卻,損失慘重。隆美爾聲威奪人的攻克托布魯克之役,開闢了通向蘇伊士運河的道
路,只差沒把邱吉爾打翻在地。


  我們的夥伴日本已經佔有了東南亞,正從緬甸向印度邊境進軍。在它掌握之中的無力
動彈的中國沿海省份是萬無一失的。它在中途島的失利為戰爭的濃霧所籠罩,不為人知。
它的陸軍所到之處無不旗開得勝。世界力量的變易使全亞洲為之戰慄。印度因騷亂不已而
陷於四分五裂。它的國民大會黨要求英國人立即撤走。一個印度的流亡政府正在組織之中
,它要站在日本人一邊打仗。


  北極海上,六月底PQ-17護航艦隊遭受慘敗,我們便切斷了駛向摩爾曼斯克的租借物
資的供應,使得本來已經搖搖欲墜的紅軍又受到了一個嚴重的打擊。這次失敗標誌了英國
在海上的窮途末路。護航艦隊的掩護力量發出警告說,我方的重型海面艦隻正在逼近,命
令貨運商船立即疏散,它自己便立即掉頭火速逃回英國!德雷克和納爾遜的英靈一定在忠
烈祠裏傷心落淚。隨之而來的殺戮不過是動用我們的空軍和潛艇去射殺一群兔子。無情的
大海一口吞沒了三十七艘商船中的二十三艘和十萬噸戰爭物資,還使一大批人員葬身海底
。邱吉爾給斯大林的一份厚顏無恥的電報宣布取消摩爾曼斯克運輸線,引起了斯拉夫人大
發雷霆。資本主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古怪聯盟因此傷筋折骨。


  眼見為實的證據表明,一九四二年夏季和秋季我們雖處逆境而節節取勝,儘管美國也
投入了反對我們的一方,儘管希特勒的一再失誤使我們大受牽制。

  英譯者按:摩爾曼斯克運輸線在北極漫長白晝的夏季月份停止使用,後來又恢復了。
十二月,護航另一支船隊的英國驅逐艦擊退了一支包括一艘袖珍戰列艦和一艘重巡洋艦的
德國特混艦隊。希特勒為了這一敗仗而勃然大怒,下令把德國艦隊全部拆散,把大炮移作
陸戰使用。海軍元帥雷德爾辭職。鄧尼茨接掌海軍,但是德國的海面艦隊在希特勒一怒之
後再未能恢復元氣。


  隆對瓜達卡納爾之戰所作的評價倒是不存成見,也是信得過的。那裏的戰事沒有德國
人參加。


太平洋戰區

  整個歐洲,從比斯開灣到烏拉爾,可能在檀香山和馬尼拉之間沉沒得無蹤無影,可是
在太平洋上作戰的海域卻還要大出許多。聞所未聞的作戰區域,史無前例的陸、海、空聯
合作戰方式:太平洋上的追逐迷人之處就在這裏。成全這樣一種作戰行動的歷史時刻卻是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它的一個高潮是為時六個月的一場混戰,一次從天上到海面、從水
下到叢林的激烈戰鬥,為了爭奪一片只容得下六十架飛機的小小機場:瓜達卡納爾島上的
亨德森機場。


  瓜達卡納爾是一次受人忽略的戰役,圍繞那塊供飛機歇腳的場地展開了一場翻天覆地
的小小的太平洋上斯大林格勒之戰。如果它是一次英國人的勝利,邱吉爾准已為它寫上一
厚本。但是美國人對他們的戰史卻是麻木不仁的。他們缺少歐洲的那種懷古之情,也缺少
有廣闊文化薰陶的作家。


  我的研究工作諸多掣肘,未能對斯大林格勒和瓜達卡納爾兩大戰役作出恰如其分的敍
述,但仍不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在這個極點之間旋轉。我們在八月間抵達斯大林格
勒北面的伏爾加河。美國人在八月間登上瓜達卡納爾島。保羅斯將軍於一九四三年二月二
日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美國在二月九日固守住瓜達卡納爾。兩個戰役都是在一道背水的陣
地上決一死戰,取得防禦的勝利:俄國人的背後是伏爾加河,美國人是在背靠大海的灘頭
陣地上。兩個戰役都是民族的意志力迎頭相撞。兩個戰役的結局都使它們各自戰區的局勢
改觀,已為舉世所共見。


  德國的讀者們務必要記住,這是一場全球性的大戰。我們心目中只有一個歐洲,布爾
什維克的歷史學者們同樣也是這般撰寫。但是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外行的、然而富於動力
的領導下,我們的民族衝破了整個世界帝國主義體系。六年之久,五洲風雷激蕩,舉世滄
海橫流。我們這個行星上的大片陸地——五千八百萬平方英里的不動產——已經朝不保夕
。亞洲的武士階級應運而起,和北歐的軍人締成聯盟,一心要把地球表面容人居住的部分
來一個公平合理的再分配。兩場武力火拼居然會在地球的兩邊同時爆發,其緣故應該說隱
含在這一場殃及全球的動亂的性質之內。日本人的浩蕩進軍吃了當頭一棒而受阻於中途島
,和我們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受阻於莫斯科城下正好相仿。兩者都是令人毛骨驚然的警告。
但是致命的較量卻還有待於日後在斯大林格勒和瓜達卡納爾的無獨有偶的兩場大仗。兩者
的區別自然也不容小看。如果我們在斯大林格勒打敗了紅軍,歷史就不會以現在的形式存
在;然而,如果美國人被趕出了瓜達卡納爾,他們還是大有可能會派遣新的艦隊、空軍機
群和坦克師捲土重來,在別處打敗日本人。斯大林格勒是一次規模大得多的戰役,一場更
名副其實的決戰。儘管如此,其類似之點仍應牢記。



海軍上將金

  美國海軍裏邊流傳一句俏皮話,說什麼海軍上將歐尼斯特‧金「用一管噴火器剃鬍子
」。金是一員海軍航空兵老將,生平勳績不可勝數,包括把一艘在公海沉沒的潛艇升上水
面。他本來已經被安頓在軍務會議裏面終養天年,那是一個專門收容一個無處安排的海軍
老將的顧問小組。他生性冷酷,咄咄逼人,因而不得人心。自尊心被他損傷的,前程毀在
他手裏的,都大有人在。珍珠港事件之後不久,羅斯福任命他為美國海軍總司令。據說金
曾有過這樣的話,「等到大事不妙,他們就會來找龜兒子了。」在德國軍隊裏面,叫人傷
心,一旦「大事不妙」,元首找的卻是些阿諛奉承之徒。


  除了橫衝直撞的日本人這個問題之外,金還得和既定的羅斯福—邱吉爾方針,即「德
國第一」的方針作鬥爭。聯合參謀長們都偏愛那場更大的鬥爭而虧待「他的」戰爭。金橫
下一條心的方案是進攻圖拉吉島,這個方案演變而成為瓜達卡納爾之戰。

  

日本的戰爭目標

  日本人雖然口說大話,氣勢洶洶,他們並非果真要一戰而打垮美國。他們的目標是有
限的。他們認為,東南亞容不得美國染指。由於我們征服了歐洲,時機已告成熟:把帝國
主義剝削者驅逐出去,奠定一個為亞洲人所有的和平的大東亞,包括一個已經綏靖的中國
;一個日本領導之下的所謂共榮圈,跟未來的世界之主德國友好相處。


  他們的作戰目標是迅速佔領他們夢寐以求的地區,然後在一個強國的防衛圈上實行內
線防守。他們寄希望於遠隔重洋、養尊處優的美國人會對一場耗費巨大而他又不十分有利
可圖的戰爭感到厭倦,因而會締結一項保全面子的和約。要不是由於珍珠港受到了襲擊,
這倒是很有可能成為事實的,那一次襲擊激怒了驕傲的美國人,特別是激怒了他們優秀的
海軍,使他們像不講理性的牛仔一般怒火中燒,渴望實行無法無天的邊境上的復仇。


  越南的經驗使我懷疑馮‧隆的這一番話是否絕對正確。
——英譯者在一九七三年第三版按語


美國的戰爭目標

  另一方面,美國海軍二十年來早就處心積慮,一旦美國的霸權受到「黃禍」的挑戰,
便要摧毀日本。他們的作戰方案預擬日本會中計而首先發難,並且也已炮製好一項陳腐不
堪的反攻計畫。有人說過,賈斯特‧馮‧尼米茲曾在戰後聲言,美國完全是依照海軍軍事
學院計畫好的路線贏得戰爭的。計畫的內容是:


  一、守住一條通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主要前進基地的交通線,位於日本飛機航程之外
的一條弧線上的各個島嶼都有軍事設施。

  二、經由西南太平洋各群島用炮火向北打開缺口,實行側翼進攻。

  三、穿越中太平洋的環狀珊瑚島群向西挺進,作為主攻方向,用越島作戰的攻勢進逼
呂宋島和日本。

  但是金要把這一計畫付之實施,卻又苦於他主管的戰區內兵力不足。美國陸軍總參謀
長喬治‧馬歇爾將軍是一個能幹的計畫者和組織者,他力主「德國第一」,並且要在一九
四三年大張旗鼓地進攻法國,寸步不讓。他要全力以赴,立即在英國大量集結美國的人力
和物資。


  使金喜出望外的是,英國當局邱吉爾也好,他下面的人也好,都對此次進攻議論紛紛
。當年在索姆和敦克爾克的情景,他們焉能忘懷。一九四二年七月,馬歇爾萬般無奈地向
羅斯福總統建議,把美方實力投入對日作戰。金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力促要火速在太平洋
上發動一次規模有限的進攻行動:佔領日軍在所羅門群島的一處水上飛機基地,小小的圖
拉吉島。雖然已經批准在先,但是圖拉吉行動由於陸軍和海軍之間爭奪最高指揮權而陷於
停頓。現在它行動起來了,關於指揮權問題作了一番錯綜複雜的交易,暫時繞開了那條死
胡同。此後不久美英兩國的計畫專家們便埋頭從事名叫「火炬」的北非登陸行動的工作,
但是金的行動在此期間照樣進行。它的名字是「瞭望塔行動」。他的兵力實在可憐,所以
在戰場上他們取了個綽號叫「鞋帶」。


  我在此處刪去了馮‧隆對陸軍和海軍之間關於指揮權的爭奪以及對圖拉吉行動所作的
長篇分析。麥克亞瑟躍躍欲試,胃口更大,企圖一舉拿下拉包爾的大型日本空軍基地‧馮
‧隆的評語是:「將領的虛榮心會左右戰局,也會斷送戰局。麥克亞瑟和尼米茲之間的各
自為政的指揮權問題在太平洋戰爭中迭起風波,終於導致萊特灣之戰的出醜露乖。」在本
書下文中我將收進一篇馮‧隆所寫的論述萊特灣之戰的有爭議的文章。

——英譯者按


初次喋血

  攻取圖拉吉的作戰準備正在進展之中,一份海岸警戒的軍情諜報使這次行動身價陡增
。離開圖拉吉不過幾英里處,日本人正在瓜達卡納爾那個大島上構築機場。

  這是爆炸性的消息。太平洋作戰有賴於空中優勢,空中力量或者來自航空母艦,或者
來自作戰區內的機場。航空母艦可以游弋運動,把空中力量送往需要的地方;它們也可以
逃離強大的威脅。另一方面,飛機場沒有沉沒之虞,陸上基地的飛機可以比艦載飛機攜帶
更重的炸彈,飛得更遠。一處作戰機場是太平洋棋局中一顆最有威力的棋子。


  東北方向距離瓜達卡納爾七百英里的拉包爾空軍基地,威脅了澳大利亞的交通線,阻
擋了向日本進軍。所以麥克亞瑟冒進計畫要向那裏動手,金把它否決了。但是像瓜達卡納
爾這樣一個深入南方的空軍基地,這是金所不能接受的心腹之患。把它從敵人的手中敲掉
,他就可以掌握所羅門群島一帶的空中優勢,美國空軍還可以和拉包爾進行遠距離的交鋒
。「鞋帶」部隊在上船之後收到了補充命令:佔領並守住瓜達卡納爾機場。


  美國就是這樣,不妨說是歪著身子進入了它的一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的太平洋戰役。

  瓜達卡納爾島的形狀像馬鈴薯,長一百英里,寬五十英里,海島本身並不是爭奪物件
。地面的激戰在飛機場一側北面海岸上一條狹長的種植園地帶進行了數月之久。這多山的
海島的其餘部分全是蚊子、叢林鳥獸和土人的天地,對於北面海邊上發出隆隆巨響、沖天
火光的焰火,土人們也許覺得既害怕又有趣。


  這支人數不多、裝備可憐的「鞋帶」遠征部隊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圖拉吉和瓜達卡
納爾機場,但是近在咫尺的日本基地出動的淩厲反擊也來得很快。在一次叫作薩沃島戰役
的夜間戰鬥中,日本兵艦擊沉了四艘巡洋艦的全部美國炮火掩護兵力,然後揚長而去。他
們本來滿可以把那幾艘束手無策、空了一半的運輸艦全部擊沉,消滅「鞋帶」部隊,可是
他們不能不估計到美國航空母艦就在夜幕掩蓋下的近旁游弋,一等天亮就會來攻殺。因此
他們撤出戰陣,給美國人一個短暫的喘氣機會,靠了這個機會保住了他們的陣腳。兩軍對
陣,強大的敵人已經被打翻在地,最好是再把他的喉管割斷。事實上弗萊徹將軍和他所統
率的全部航空母艦都在作戰距離之外準備加油。害怕來自拉包爾的空中攻擊,他在運輸艦
還在卸載的時候便開走了。


  在珊瑚海貽誤戰機,在中途島未能投入全部飛機,弗萊徹早先已經因為怯戰而受過金
的斥責,不過他的海戰經歷中似乎也交過一次好運:在中途島給了斯普魯恩斯一個訊號,
「我配合你行動。」他在瓜達卡納爾把運輸艦丟下就走,幾乎把這次戰役一開始就送終。
這位將軍凡是在危險臨頭的時候便好像身不由己地要遠走高飛到二百英里之外去加燃料。
瓜達卡納爾之後他便不見蹤影了。


  在這兒馮‧隆又接下去把弗蘭克‧傑克‧弗萊徹恣意揶揄一番。我的巡洋艦「諾思安
普敦號」沒趕上薩沃島之戰,不過我知道在這一仗中,日本人的指揮、炮火和魚雷都發揮
良好,我方卻是一塌糊塗。我們損失四艘巡洋艦的原因在此。弗萊徹理應迅速給予反擊,
他的撤退確屬失之保守。

——英譯者按


一九四二年八月到一九四三年二月的陸上作戰

  日本陸軍也和他們的海軍一樣因為自信過高而受害不淺;他們也許以為中途島之戰僅
僅是因為海軍的無能,從而沒吸取教訓。白種人畢竟還沒在陸地上打敗過日本。陸軍正忙
於貫徹進攻新幾內亞、威脅澳大利亞的計畫,只向瓜達卡納爾投入零星兵力,給予的支援
也大小太少;美軍的兵力在機場周圍形成了一個防守圈,敵方一次次高喊「萬歲」的衝鋒
勢不可擋,血肉橫飛,雖曾使這道防線險情迭現,卻始終未能突破。


  對美國人來說,在一個長時間中這都是一條搖搖欲墜的戰線。他們確實也是處於孤立
無援的境地。敵機的轟炸、敵艦的炮擊、敵軍的夜襲——尤其是瘧疾和其他熱帶疾病——
使他們傷亡很大。他們的海軍已經大傷元氣,只能偷偷運進一點杯水車薪的補給和增援。
饑餓、乾渴,並且感到被人遺棄和置之不顧,他們吃的是繳獲的日本大米,燒的是日本汽
油。區區幾架覷隙溜進來的飛機和飛行員很快就飛不動了,或者被打下來了。海爾賽將軍
的著作證實,在一個最黯淡的日子裏,亨德森機場只有一架可以作戰的飛機。羅斯福總統
開始在公開談話中把瓜達卡納爾說成是一次「小規模行動」,這是一個最不吉祥、最窩囊
的信號。但是這一批被圍困的海軍陸戰隊官兵和計窮力竭的飛行員誓與陣地共存亡,直到
局勢改觀。


  跟美國軍人在別處的不光彩記錄對比起來,亨德森機場的史詩般的防禦者是值得大書
特書的。這些捍衛者是海軍陸戰隊,海軍裏面首屈一指的兩棲作戰部隊。美國的海軍史家
塞繆爾‧伊里亞德‧莫里森的話也可足以說明一切:美國確實幸運,在這個戰場上,在這
個關頭,它仰仗的不是應徵入伍或被誘勸參軍的戰士,而是一批志願投軍的「硬漢子」,
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要跟偷襲我國的敵人拚個你死我活,這個敵人已經激起了他們的一切
原始本能。


  馮‧隆對我們的陸軍信口雌黃,這是不可容忍的。德國人跟我們打過兩次大戰,如果
把卡塞林山口的那次接觸略而不計的話,他們就不曾打過一次勝仗。我們甚至贏得了凸出
地帶戰役的勝利。我們的大軍直抵易北河。若非盟國已有協定在先,把柏林劃進了俄國佔
領區,我們本來也可以把它攻下。


  只要考慮到我們的社會和政治條件,考慮到美國人對戰爭的傳統厭惡,我們的軍人就
變得優良非凡了。他們不受拘束,足智多謀,積極主動;他們奮勇作戰而不懷仇恨。馮‧
隆的心胸容不得美國的作戰方針,因為它是非常簡單而非歐洲式的:生命的損失要儘量小
,又要打勝仗。


  莫里森確實是為了瓜達卡納爾而神魂顛倒,美國海軍陸戰隊也確實在那裏打了一場驚
天地而泣鬼神的漂亮仗。
——英譯者按


海上作戰

  在海上,這一仗呈現出瑰麗的壯觀。作戰雙方在海上的任務都是支援為爭奪亨德森機
場而廝殺的部隊。美國人據有機場,得以控制住白天的時辰,美國供應船可以在單薄的空
中掩護下活動。但是日本人擁有強大得多的海面力量,可以在黑夜的掩蓋下在所羅門群島
海域往返自如,以致美國人把它稱之為「東京快車」。這兩支海軍雖然因為日夜行動交叉
而彼此錯過,但還是有過無數次接觸交鋒,日本人通常都占上風。但是美國人在決定勝負
的那一場全力出動的瓜達卡納爾之戰的拚殺中取得了勝利。


  這是一場不分日夜的海上大廝殺,持續四天之久。雙方都投入了全部力量;日本人終
於要派大股增援部隊登陸,美國人則要予以阻止。目睹者描寫了海上夜戰的令人毛骨驚然
的如畫景象:黑夜裏紅色曳光彈像陣雨一般瀉下,藍白色的探照燈光束劃破夜空長達數英
里,兵艦上的彈藥庫爆炸,火光耀眼如同白晝,熊熊燃燒的艦艇在黑色的水面四處漂流。
雙方都損失慘重。到最後只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美國飛機,有艦載的,也有陸上基地的
,擊沉了十一艘日本部隊運輸艦中的七艘,其餘的全都撞上了海灘,被炸得只剩下燒焦的
殘殼。日本人最後一次要奪回這個島嶼的努力就這樣結束了。


  從此以後,美國人的力量日益雄厚,天皇的軍隊陷入絕境。到末了,「東京快車」執
行了一次熱帶的敦克爾克撤退,把備嘗艱苦的殘餘部隊運了出去。但是日本不像英國那樣
有一個富裕而無所事事的強國挺身相救。它在瓜達卡納爾以後一直未能恢復元氣。


  海軍上將金達到了他的目的。在日軍炮火下度過一個個夜晚、咒罵聲不絕的汗流泱背
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們,穿梭般飛來飛去、衝向死亡的飛行員們,骸骨灑滿了瓜達卡納爾島
外海底的海軍官兵們,他們無疑至死都在詛咒那些大人物把他們派到這麼個鬼都不來的地
方執行如此眾寡懸殊的戰鬥任務。在美國戰鬥人員的粗話裏,瓜達卡納爾當年是,今日仍
是「操他娘的那個島」。但是征戰殺戮的沙場都有其自發趨勢,金一旦用瓜達卡納爾把弗
蘭克林‧羅斯福牽引到太平洋上,他便拿穩了趁我們第三帝國已經四面楚歌、日暮途窮之
時有足夠的人員和船艦去打日本人;而不是坐失良機,一直等到後來日本人得以站穩腳跟
而同盟國又精疲力竭的時候。這樣一來,金就可以使日本人得不到一個談判解決的機會,
而它的戰爭目標本來卻是要來一個談判解決。


  馮‧隆用英語引述了上面那句粗話。考慮到當今的文學中流行的語言,我估計本書的
讀者不致於會過於感到憤慨。順便說明一下,那恰恰也就是我今日對瓜達卡納爾的想法。

  鑒於後來在萊特灣一章中對海爾賽將軍批評特甚,我以馮‧隆在本章內未曾一提他的
功績為憾。瓜達卡納爾之戰的轉機與海爾賽解除戈姆利海軍中將的南太平洋司令職務一舉
同時發生。戈姆利因過度疲勞而陷入失敗主義,麥克亞瑟也於此時意志消沉。海爾賽的頑
強鬥志與激動人心的領導推動了全軍重新奮勇戰鬥。

——英譯者按

--

Ceterum censeo Iraniam esse delenda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5.49.194
JosephChen:推~想說看到一半怎麼不見了1F 08/26 22:30
fetoyeh:想說這邊不是看過了嗎? 結果是刪掉重發 XD2F 08/27 02:42

--
※ 看板: dinos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72 
※ 文章分類: 世界大屠殺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