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3-02-22 00:15:07
看板 Stock
作者 csf2071 (AF)
標題 [心得] 談定期定額與去槓桿化
時間 Tue Feb 21 23:16:25 2023


[如何長期參與市場:談定期定額與去槓桿化投資]

    試想一個情境:A君與B君各有一筆定額資金,A君使用單次一筆投入的方式投資,B君
則在A君投入當月,將資金分成60筆,開始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相同的標的。
    可以想見,不考慮任何利息、交易費用,這筆資金在60個月後,只要B君買進平均成
本比A君單次一筆投入的成本低,則B君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勢必大於A君。
    就普通人的直覺來說,B君的風險似乎來的比A君低,使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能將這60個
月的成本分散,避免掉短期的漲跌幅影響到成本的高低。
    然而,今天如果是一個120個月(十年)或240個月(二十年)的投資競賽,你的答案
是否仍認為B君的方式平均成本會比A君還要低?
    我們假設A君跟B君投資的是台灣加權指數,答案顯而易見,只要當A君和B君選擇的標
的趨勢是長期向上,A君單次一筆投入的成本勢必比B君定期定額的方式來的低。
    那麼什麼情況下B君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會勝過A君呢?下圖模擬了指數化長期投資的
情境:
https://i.imgur.com/eTblcsO.jpg
[圖]
    市場追捧的定期定額微笑曲線,當股價下跌時,透過攤平來降低平均成本,然而卻只
有在股價回到A君單次一筆投入的成本前,B君將定期定額準備的所有資金(60個月)全部
買完(或大多數資金),其平均成本才有可能低於A君。

若是以一個120個月、240個月或甚至360個月的投資計畫來說,定期定額的方式是沒辦法
把握在標的上漲前打出所有資金,而且隨著時間的拉長,B君的計劃成功率越低。
     因此,定期定額我認為不是一個長期參與市場的好方法,如果A和B都認為自己是一
個成功的投資者,挑選的標的趨勢長期向上,那A君單次一筆投入的方式顯然會比B君定期
定額來的更好。


————————————
反對者論點:我怎麼確信A和B是個成功的投資者,如果他們倆挑選的標的趨勢向下怎麼辦
,A君成本那麼高,單筆投入將來如何解套?
————————————
   事實上,反對者的論點犯了一個投資邏輯上的錯誤。假如A君和B君挑選的標的趨勢長
期向下,那顯見A君和B君的眼光都很差,從結果面來看雖然B君比A君少虧,但B君定期定
額的目的若只是為了怕看錯時追求少虧,倒不如一開始一毛錢都不要投入。


https://i.imgur.com/dP87n7X.jpg
[圖]

    邏輯如上,看錯標的當下,則應該即刻殺出。定期定額的擁護者們規避了一個不存在
的風險(希望看錯能少賠)。
     當投資者若看不出標的的趨勢(不管會不會微笑曲線),應該要避免投入資金,才
是真正能控制風險的方法。

————————————
去槓桿化投資
————————————
    承上結論,若要長期參與市場,標的趨勢長期向上的情況下,單筆一次投入的方式會
勝過定期定額。
    而以一般受薪階級來說,要搞一大筆錢單筆一次投入似乎遙不可及。為此,去槓桿化
投資是我比較推薦的模式。對受薪階級來說,可以使用信貸,向銀行借一筆錢,開始我們
的投資計劃。

寫到「貸款」兩字,此時一般人大概心中警鈴大響,直覺認為貸款投資是相當高風險的行
為。對於「信貸=高風險投資」的思考邏輯,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貸款會增加投資部位的
槓桿,然而判斷風險高低不僅與槓桿有關,標的物的波動性質也會影響風險(我對風險的
看法:風險=標的波動程度X槓桿)。

    實務上,去槓桿化投資不是什麼新奇的理論,最常見的房貸就是使用去槓桿化投資的
方法。以銀行提供的房貸來說,新房子需準備2~3成的頭期款,剩餘7~8成資金都是借貸
,槓桿約500%,貸款人再透過每月繳還本息,來完成去槓桿。


    以下提供兩個模型執行去槓桿化投資:
[模型一]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 在2022年12月21日公布「110 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
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2021 年受雇員工全年總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
中位數為 50.6萬元,年增 1%。平均年薪 67 萬元,較前一年增加 3.02%;平均每月收入
約 42000 元。

我們取月薪42000元*22個月約90萬元作為可貸金額,自有金額準備60萬元(槓桿250%)以
本金150萬做指數化投資。回測台灣股市年化報酬率約6~7%,只要我們能維持150萬曝險
,一年可以創造90000元的利潤。

    至於讀者擔心信貸還款的部分,以貸款7年,總費用年百分率3%來說,單月需還本息
約11892元,我們可以將每月還款的過程當作在執行定期定額。另外,當曝險金額不足150
萬時(遇到下跌),可以透過信貸借新還舊的方式或其他的舉債工具,來達成維持曝險的
目標;而當上漲階段,資產市值超過150萬時,則將股票賣出,使部位維持在150萬,賺的
錢可以用來還債,提前實現去槓桿的目標。

[模型二]
    依財政部於2022年11月2日公告,111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19.6萬元,
平均單月約16400元,加上租金一個月假設需30000元支出,達成基本的財務自由一年需創
造36萬的利潤。36萬/7%年化報酬率,我們僅需要維持大盤曝險514.2萬,就能達成基本的
財務自由。

————————————
    以上為個人對資產配置的想法及心得,無推薦任何標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88.55 (臺灣)
※ 作者: csf2071 2023-02-21 23:16:25
※ 文章代碼(AID): #1ZzE1BQf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76992587.A.6A9.html
xuane       : 推1F 02/21 23:19
encoreg57985: 有分析2F 02/21 23:20
EHacker     : 推3F 02/21 23:24
ojh         : 台股20年內能回萬8嗎4F 02/21 23:24
qwe78971    : 以年化報酬7%來看太理想 不算2020qe印鈔後5F 02/21 23:25
helloLOLI   : 推6F 02/21 23:27
Arnie606    : 推7F 02/21 23:30
william85   : 推8F 02/21 23:35
Mathew2010  : 7%算太理想嗎?0050成立到2022年底年化報酬約9%?9F 02/21 23:35
likeshit    : 為何要特意部位維持在150w?
	

如果隨著時間增加部位規模,又會走回定期定額的老路。文章裡沒特別提到的部分,在這
裡順便說明:定期定額會將風險集中在投資生涯末期,為了將風險平均分散,才使用去槓
桿方式投資。

02/21 23:36
Mathew2010  : 股利再投資的情況11F 02/21 23:37
Capufish    : 就是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概念12F 02/21 23:38
joy159357   : 推13F 02/21 23:42
colur       : 用正二去思考 可以理解 但借錢在開槓14F 02/21 23:42
colur       : ???
abccbaandy  : 這圖的起始點定在萬八,整篇結論還是對的嗎?16F 02/21 23:43
duriel3313  : 當然是對的阿 萬八開始下跌到現在才多久? 會覺得有17F 02/21 23:46
duriel3313  : 問題 99%的原因就只是因為眼光看太短
jc761128    : 上看2萬19F 02/21 23:53
wateryc     : 我一直認為借貸沒問題,你不要亂搞就好,當然你也20F 02/21 23:54
wateryc     : 可以成為借貸買星宇賣在50的高手,或是買在50元的
wateryc     : 提心吊膽者
※ 編輯: csf2071 (123.193.188.55 臺灣), 02/22/2023 00:00:55
waxdrasd4561: 欸...但是A這輩子是只打算買一次股票嗎23F 02/22 00:04
joan1221    : 有深度,但計畫趕不上變化24F 02/22 00:06

--
※ 看板: Stock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