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ChiChi7.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5-08-30 01:33:34
看板 marvel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標題 [轉錄] 殭屍史(三):殭屍的冤屈
時間 Thu Aug 27 17:21:12 2015






    本文原載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鬼的歷史  專欄:http://gushi.tw/archives/13110
【鬼的歷史】殭屍史(三):殭屍的冤屈 | 故事
[圖]
上一篇:殭屍史(二):不插電的生化除濕機 相信讀者諸公也是看明白了:前面說到的殭屍故事,絕大部 ...

 
    (殭屍有整整十二集,請持續收看)

    網站FB:https://www.facebook.com/gushi.tw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 Facebook
[圖]
關於所有人的歷史,屬於所有人的歷史。

投稿、授權、聯繫請洽:gushi.tw@gmail.com
 
    (走過路過懇請點讚,還有更多鬼的歷史~)

    作者:Emery (電影的歷史角落格主)

    請搭配以下音樂服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aoFac6kSw
【殭屍】電影片頭 鬼新娘 - YouTube
鬼新娘 作曲:聶安達 作詞:鄭國江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明月吐光 陰風吹柳巷 是女鬼覓愛朗 誰人願愛淒怨鬼新娘 倍伴女鬼深宵偷拜月光 明月吐光 冤鬼風裡湯 夜更深霧更寒 遊魂踏遍 幽靜路上 尋找替身 陰風吹冷月光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天際朗月也不願看 明月吐光,陰風吹柳巷 是女鬼覓愛郎 誰人願愛,淒...

 


    相信讀者諸公也是看明白了:前面說到的殭屍故事,絕大部分都是貨真價實
    的死屍,他們好端端地躺在地底,動都懶得動一下,真正把事情搞大的,反
    而都是地上的活人。然而俗話說的好:會飛的蟑螂不是普通的恐怖,會動的
    殭屍也才真的是可怕到不行。所以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真正「生動」一點
    的殭屍故事。


    不過,必須提醒讀者注意的是:絕大部分這類故事,其實都出自於所謂的「
    筆記小說」。換句話說,這些有關殭屍的傳聞通常都是些甲聽乙說、乙聽丙
    說、轉了好幾手的鄉野奇譚。而若我們仔細觀察的話,也不難發現其中有些
    劇情元素常常反覆出現,頗有轉抄嫌疑。再加上這些故事本質上就是容易以
    訛傳訛、難以確證的鬼怪情事,故而它們的真實性,恐怕都得打上一個大大
    的問號。


    話又說回來,鬼故事這玩意兒,向來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鐵齒。無論如何
    ,我們的重點是現代的殭屍電影與古代的殭屍傳說之間,可以做些什麼有趣
    的比較,至於故事的真假與否,還請看倌們自行定奪囉!


    閒話休說,還是快些進入正題。前文曾提到宋代《夷堅志》裡頭的殭屍與色
    鬼奇譚,寫這部書的作者叫洪邁,跟六百多年後的紀曉嵐一樣,這位見識廣
    博的文人也是個當朝學士。


    洪大學士大概是辦公室坐得久了,官場文章搞得他有些無聊,於是特別喜歡
    收集世上的奇怪故事。他的《夷堅志》系列一寫就寫了四十多年,陸續出版
    了一系列續集,簡直成了職業作家。而在他後來的《夷堅支志》裡面,就還
    有這麼一個殭屍故事。


    我們的高中社會科都有教過:江西景德鎮的瓷器,在中國歷史上特別出名。
    而在宋代,這地方便已經是名滿天下的瓷器產業重鎮了。

    《夷堅支志》的這個故事說到:南宋寧宗在位的時候,景德鎮裡住了一對貧
    窮夫妻,男的叫朱四,女的叫張七。某天半夜,這張七爬起來上廁所的時候
    ,突然跑來一個男人跟她搭訕(沒有沖水馬桶與地下汙水管路的年代裡面,
    茅房通常會在家門外邊)。這男的說自己叫葉七,就住在家隔壁。看他們夫
    妻倆生活清苦,特地揣了一貫錢,要來給他們雪中送炭。


---
    出土文物中漢代豬廁的陶土模型,典型的戶外廁所之一,流行於古代的東亞
    世界,近代也還找得到一些遺存。人跑進左下角的廁所嗯嗯,豬再把嗯嗯給
    吃掉,最後人再吃掉豬,真是厲害厲害。

---
    故事讀到這裡,大家應該會覺得不大尋常──救濟貧窮這事有一百種搞法,
    怎麼這葉七專挑人家半夜蹲茅坑的時候送錢過去,太不對勁了吧?

    然而,張七大概被這筆橫財給迷了心竅遮了眼,儘管街坊鄰居裡頭從沒聽過
    有什麼人叫葉七,但老天要送金銀財寶,管他什麼時候要來,先收下再說吧
    !於是乎,張七喜孜孜的收了錢回房睡覺,葉七也就這麼瀟灑地離開了。


    這之後,葉七竟每晚都上門來送錢,而張七也都收得開開心心,沒多久,這
    對關係古怪的男女,遂通上了「衽席之好」(衽席上能通什麼「好」,自也
    不用多說啦)。


    一個月過去,張七既結了新歡,又收受了一大堆的錢財首飾,打扮得便也越
    發花俏起來。然而,同巷裡的某婦人瞧見張七的新髮簪跟新衣裳,赫然就是
    她這幾日在家裡遍尋不著的東西──想來是給這賊婆娘偷走啦!婦人一怒之
    下,遂去告了官,官府也很快地找上了張七的家門。


    張七沒法辯白,只好把葉七的事情給原原本本地供了出來。沒想到鄰居一個
    老人聽了張七一番話大驚失色,忙說那葉七確有其人,但這傢伙……

    已經死了二十餘年啊~~~
     已經死了二十餘年啊~~~
      已經死了二十餘年啊~~~


    於是一眾鄉民跑去找到了葉七的墳,挖開才發現那棺木都爛了,裡頭卻「僵
    屍不損」、「諸家先所失物,多有在其側者」。

    換句話說,每天晚上這葉七的殭屍跑出棺材以後,一面要當小偷,一面還要
    跟張七亂來,整個就是很忙。不過這整個故事最神奇的地方,其實不是殭屍
    半夜會爬起來偷人又偷東西,而是故事的開頭雖然交代了張七的老公名喚朱
    四,可是我們從頭到尾都不知道他在幹嘛……


    上述故事同樣反映了「殭屍」在九百多年以前是如何被中國人所想像的。而
    像這樣把種種怪事歸結於殭屍作祟的鄉野奇譚,我們在宋代以後的各類筆記
    小說裡面,也還能找到一大堆。


    說得明白點:由於屍體的僵硬不化是一種不尋常的現象,普通老百姓也不大
    能明白其科學原因,故而殭屍的周圍,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纏繞著各種各樣的
    靈異傳說。而大部分時候,這些殭屍想像就如同我們前面談到的那樣,要不
    就是害人性命,要不就是毀人田土,總之多半不會扯上什麼好事便是。


    再看一個例子,出自於頗具史料價值的清初文獻《罪惟錄》。明世宗嘉靖年
    間,有個刑部的大官叫陳祐,跑到陝西地方去出公差。去了以後找不到地方
    落腳,人家便安排他住在以前當地某官員的辦公處所。這屋子大概就是一間
    普通官衙,說不上什麼特別之處,唯有一道鎖上的門頗為古怪。


    聽人家說,這扇門已經有一百五十年都沒給人打開過了,裡面也不知鎖了些
    什麼東西。無論如何,陳祐反正是個過客,辦完公事就要打道回府,也沒再
    深究下去。


    然而陳祐住進那房子不多久,卻糊里糊塗害上了病,三個多月過去都不見好
    轉,也找不出原因。折騰了老半天,陳祐漸漸懷疑起自己的怪病,可能與那
    神秘木門後的物事有關,遂命底下人進去一窺究竟。


    沒想到眾人破門而入以後,等在他們眼前的,卻是極端駭人的景象──裡頭
    赫然見到「僵屍釘壁,如塵封蛙腊」,總之是一具屍體被釘死在牆壁上頭,
    產生了一些可怖的變異。在這空氣不甚流通的小房間裡自然乾燥了一個半世
    紀,整個屍體的形貌,大概也不會太好看吧。


    膽戰心驚的陳祐趕緊找了人來問話,才知道明初的時候,在這屋子裡上班的
    某布政使得罪了當朝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這朱元璋在歷史上,對手下官僚出了名的壞呀!於是可憐的布政使便給釘在
    牆上,懷著怨念死去了。據說這一百多年來,他的冤魂還在屋子裡外搞出不
    少鬼故事,鬧得雞犬不寧──想來陳祐的怪病,也跟這殭屍的搗蛋脫不了干
    係。


    明白了原委,陳祐趕忙搬離了這幢鬼屋,所害的病也就漸漸痊癒了。而在他
    搬走以後,屋子裡的那道門仍舊關得嚴嚴實實,裡面的殭屍自也沒人敢去動
    它。


    神奇的是,這房子的左近,仍不時傳出些許怪事。像是附近人家的小牛生下
    來,竟長出了人類的手。或者是小雞生下來,長出了四隻腳──換句話說,
    這殭屍的威力簡直可以與輻射汙染相提並論,也難怪大家要怕成這個樣子了
    。


    陳祐的奇遇記,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殭屍故事主題。這類故事通常描述一個不
    得善終的死者,其鬼魂留在陽間作祟為厲,並且總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
    破壞性的影響。而在這種情況底下,屍體的未能腐化,便應當解讀為死者對
    人世間的事情尚有掛念──特別是含恨而死的那種怨念。


    不過,殭屍倒也不一定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為禍人間。在另一種類型的故事裡
    頭,殭屍其實是不太搗蛋的,他們鎖定要報復的目標通常只有一個,也就是
    害死自己的仇人。有許多殭屍故事的公式,都是在描寫枉死的鬼魂如何透過
    幽暗隱微的異象,引起賢明的官員注意,幫助他們平反自己的冤情。舉個例
    子,明末的一本章回小說《于少保萃忠傳》就曾說到這麼一個故事:


    明朝重臣于謙以前擔任地方巡撫職的時候,常常出訪民間。某天他帶著一票
    人走在路上,忽地一陣怪風,捲來了一堆冬青樹的葉子,並且只在于謙的跟
    前旋來轉去。這于謙心想不對啊,夏天都還沒過完呢,哪來的這許多枯枝敗
    葉,「此必有異事也」──這種怪象就跟六月雪一樣,必有冤情啊!


    於是,在我們看來可能有些神經質的于謙,便因為這樣一個奇怪的線索,帶
    著隨扈展開了訪查,而他們還真的找到了一棵大冬青樹。這樹旁有座廟,裡
    頭兩個和尚看到官員帶著大隊人馬,便出了廟門相迎。英明神武的于大人見
    了這兩和尚,面相看來顯非善類,問起話來又支吾其詞,遂暗自對這兩個禿
    驢做出了有罪推定。


    但辦案要講證據哪!總不能全憑心證定人家的罪。於是聰明的于謙不知哪來
    的靈感,當即命人在冬青樹旁四處亂挖──果不其然,樹下就埋了一具「帶
    血傷喉,頸皆勒斷」的「僵屍」,想來那風捲冬青葉的怪事,也是這死者要
    請他幫忙伸冤了。而于大人見了這屍體的感想更妙,只聽得他緩緩地說道:

        「冤哉!冤哉!盛夏而屍不朽壞,豈非冤乎?」

    ──以上這個完全不科學的刑案故事,過程與結果都不甚重要,反正最後就
    是兇嫌伏法、冤案得平,標準的包青天式公案小說套路。

    對我們而言,這個故事裡面最有趣的事情,仍是于謙對「殭屍」的論斷。按
    照他的(或者說是小說作者的)看法,死屍要是沒有隨著炎熱的天氣腐化,
    那麼想必是不能安然長眠,還有話要說。說些什麼呢?


    地球這麼危險,一個亡靈不能早登極樂,還留在人世間飄來飄去,必然是死
    得不明不白,就像經典名劇《烏盆記》裡頭的冤魂一樣,要找人替他報仇哪
    !


    上面的故事雖然出自於一部歷史小說,但其實類似這樣的殭屍想像,並不只
    見於小說家言,我們在官修的正史當中也能找得到。比方說吧,《明史‧循
    吏傳》就記載了永樂年間一個錢塘知縣葉宗人的神奇遭遇。


    這位葉知縣平日勤於政務,在地方上聲譽頗著。某天他坐在縣衙裡面辦公,
    忽地瞧見一條蛇爬上了樓梯。而你知道:像于謙或葉知縣這種古人理想中的
    好官,腦袋裡頭似乎都配備了一種冤案警報器。當葉大人看到這條蛇的時候
    ,非但沒有像我們這些死老百姓一樣嚇得到處逃命,反而很鎮定的觀察牠,
    甚至還覺得牠「若有所訴」,像是有話要說的樣子。


    於是葉知縣便開口向這條蛇問話了:

        「爾有冤乎?吾為爾理!」(你老兄有冤情麼?我來幫你的忙!)

    蛇聽了葉知縣的話,扭過身子就爬出了縣衙,葉知縣也派了個手下雜役跟著
    牠,一路跟到了縣城裡的某間餅舖前面。只見那條蛇往餅舖的爐子下頭一鑽
    ,旋即不見了蹤影。英明神武的葉大人就憑著這個完全不合常理的線索,命
    人搬開了餅舖的爐子,一勁兒往地底下挖。想也知道,他們又挖出了一具殭
    屍,葉知縣也因此偵破了一起凶殺案。


    還有一個同類型的故事,出自於清代另一本著名的志怪書《子不語》。故事
    說湖北的荊州地方有個姓范的富戶死得早,身後留下了一雙兒女。這弟弟只
    有六歲大,剛念完幼稚園的年紀,什麼也還不懂。不過,十九歲的姊姊倒是
    「知書解算」,挺能幹的,懂得處理父親留下來的生意,於是姊弟倆儘管自
    幼喪父,家境既能維持富足,生活倒也無虞。


    然而,壞就壞在范氏家族裡頭,有個名字叫范同的傢伙想要侵吞遺產,竟惡
    向膽邊生,找了個機會就把范家姊姊給擄走,連同范家店鋪裡的一個夥計,
    雙雙綁起來給丟進了河裡,淹死了兩條人命。范同隨後向官府謊稱這兩人通
    姦,怕被人發覺,故而相約自盡。而顢頇的縣官也沒有詳加追查,一樁冤案
    ,就這麼給鬧出來了。



    這之後,范同成功的入主范家產業,好不快活。直到一年以後,新任的荊州
    知府偶然路過了范家姊姊的墳前,竟聞到墳裡飄出一股奇怪的香味,便問起
    了左右從人,是否知道這墓主是怎麼回事。剛好他手下的文員裡頭,有人知
    道范家的這起冤案,遂將事情原原本本的給知府說了一遍。正直的知府為了
    主持公道,下令開棺驗屍,就把范姊姊與那同死的夥計從墳裡給挖了出來。

    棺材一打開,眾人才驚覺這兩名死者「屍各如生」,都還像活著一般,顯然
    這兩人也都死得很怨哪!於是接下來,英明的知府幫范家姊姊平反了冤情,
    那佔人家產的范同則不得好死、暴斃身亡,後面都是中國民間故事的標準作
    業流程,就不多交代了。


    然而,這故事的重點在最後面──當冤案的真相大白以後,人們赫然發現:
    兩名死者的屍體終於開始腐化。按照這個故事的邏輯,這種現象,顯然應該
    解讀為兩人的冤屈已獲伸張,心念再無罣礙,可以安然長眠於地下矣。


※※※

    註:「殭屍」抑或「僵屍」?
    許多朋友可能會疑惑「殭屍」與「僵屍」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寫法,實際上兩
    者應該都能用。我們看宋代以降傳世的古籍刊刻本,「殭屍」與「僵屍」兩
    個詞是被混著用的,用法上看不出顯著的區別,無論指的是單純的屍體或作
    祟的鬼物,兩者都可以見到一些例子。


    比方說四部叢刊三編所收宋本《太平御覽》寫薛仁貴平百濟,有個地方寫戰
    場上「殭屍相屬」;四部叢刊初編所收明嘉靖刻本《後漢紀》寫耿弇征齊王
    張步的戰場景況,用的則是「僵屍相屬」,這兩個地方的意思是一樣的。若
    指鬼物而言,清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寫「僵屍」,汪啟淑《水曹清暇
    錄》寫「殭屍」,指的也是一樣的東西,兩詞的通同應當是很早就發生的事
    情。


    實際上「殭」字的古意特指「死而不朽」,「僵屍」的「僵」則應指「僵硬
    」而言。而無論是會動或不會動的屍體,只要它還沒爛掉,要說它是「殭屍
    」或「僵屍」,好像都講得通。後來的人們時常不加分別地使用這兩個詞,
    大概因為這樣,意思就漸漸趨同了。而若考慮字義的話,寫「殭屍」或許比
    較貼近我們所要討論的這個主題,故而這篇文章全用「殭屍」,只有在所引
    用的文獻資料使用「僵屍」的時候,保留其原來的用字。


    香港的劉天賜先生在其著作《僵屍與吸血鬼》(香港:三聯書店,2008)的
    自序當中主張「殭屍」一詞應泛指東西方所有行屍,中國特有的這種行屍則
    應當都寫作「僵屍」,但這個說法並沒有被普遍接受。另外在中國,「殭」
    這個字是第一批被漢字簡化運動給廢掉的其中一個異體字,故而使用簡體中
    文的地方,只看得到「僵屍」。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11.49
※ 文章代碼(AID): #1LtjQHDe (marve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440667281.A.368.html
newdreams: 推1F 08/27 17:37
guardian862: 推2F 08/27 18:11
sophia6607: 推正妹金魚王3F 08/27 18:57
hhtj:4F 08/27 19:37
fabinne: 推 感謝分享5F 08/27 20:06
RISE: 朱四到底在幹嘛XDDDD6F 08/27 20:27
dreamtogo: 推7F 08/27 20:39
jay80306: 朱四有投資出版啦8F 08/27 20:51
secret7710: 金魚!金魚!金魚!:D9F 08/27 21:17
secret7710: p王是殭屍也真的夠驚悚了。
secret7710: ....是小王啦....為啥字會變這樣啊?
blackbottle: 推不知道在幹嘛的綠光戰警12F 08/27 22:54
jealic: 推呀!!! 喜歡這個主題13F 08/27 22:57
enasey: 奇怪,明明是探討殭屍,為什麼我會笑得如此開懷?14F 08/27 23:02
violet780511: 讚讚15F 08/27 23:23
謝謝大家支持,不過這是我們作者Emery的文章、不是我寫的喔,感謝~
※ 編輯: Lorenzia (36.233.11.49), 08/27/2015 23:49:45
※ 編輯: Lorenzia (36.233.11.49), 08/27/2015 23:50:30
BurningFlame: 推16F 08/28 01:21
ALENDA: 推17F 08/28 02:17
chang0206: 于謙那段好像有電視拍過18F 08/28 10:49
weihigh: 推19F 08/28 11:26
greensdream: 推20F 08/28 12:14
susulu: 長知識了21F 08/28 12:35
STARKUO: 金魚大大推22F 08/28 16:04
Hitimothy: 看起來心懷不軌的人比鬼怪殭屍可怕不無道理23F 08/28 18:13
kuraturbo: 朱四到底死哪去了啦XDDDDDD24F 08/28 19:26
daphne520: 推25F 08/28 20:43
philip89: 推推~26F 08/29 02:37

--
※ 看板: Marvel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998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